《芈月传》剧照
正是这种风潮,促使了国内女性“红妆”的升级换代。红妆成了我国古代女子面妆中最为流行的妆容。但这时胭脂还没有登上女子的妆台,她们化妆最爱的是朱砂。古人不知朱砂含有硫化汞,只是单纯喜爱鲜红的颜色。自此开始,朱砂便开始陪伴中国古代女性,一陪就是千年。
3.汉朝时期汉代时期,红蓝花作为重要的美妆原材料,已经被匈奴人广泛地使用。由于陇西一带盛产红蓝花,匈奴妇女很早就用此花制作化妆品。勇武的霍去病将军功克大型美妆原料产地焉支、祁连二山后,匈奴人痛惜着来了一段freestyle:“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惨烈的战争和正常的民间交往推动了胭脂的制作和流行,这一化妆神品逐渐由匈奴传至汉家宫阙。汉家女子发现这神奇的粉末,色彩百搭,于是爱的死心塌地。但由于红蓝花是河西特产,成本稀缺,在当时只是属于贵族女子的奢侈化妆品。
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曾出土一个精美的高定双层九子妆奁,内置胭脂、粉扑等化妆品。这可视为最早的胭脂实物的证据之一。
双层九子奁
4.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燕支的形态依旧为粉状。《齐民要术》详录胭脂的制作方法,*花法。红蓝花,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新鲜的红蓝花采摘之后便要及时“*花”。首先把花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这样提取的高级植物精粹,制成的干红花可以保存更为长久,以便以后提取红花红色素用于制作胭脂。
南北朝时期,人们在燕支粉中,又掺入牛髓、猪胰等物,使之变成一种稠密润滑的油膏,“胭脂”一词正式产生。这种胭脂不同于有毒的朱砂,它们上妆即养肤,精致无暇,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烈追捧。由于胭脂的推广流行,化红妆的女子与日俱增。
南朝诸多大v都留下关于胭脂的文字动态。梁武陵王在《明君词》中提到:“谁堪览明镜,持许照红妆。” 南朝徐陵写:“南都石黛,最发双蛾,北地胭脂,偏开两靥;亦有岭上仙童,分丸魏帝,腰中宝风,授历轩辕。”
5.唐朝时期唐代,红花已被中原王朝大量引进,种植区域已经遍及包邮区和非包邮区。《新唐书·地理志》记载,灵州、汉州、蜀州、青州等地种植“红蓝”并向朝廷上贡。《通典·食货六·赋税下》载,天宝年间汉中郡曾上贡红花百斤,燕脂一升。此外,唐朝的对外贸易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来自西域的胡商敏锐捕捉到商机,他们牵着骆驼朝大唐源源不断运送着胭脂等化妆用品。
随着大唐手工业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高纯度地提取红花的红花红素来制作胭脂。这时脂状胭脂已出现,胭脂的使用尤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