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名画中,涂抹胭脂的女子十分常见。在唐诗中,我们也可以寻到大唐胭脂的踪影。杜甫在《曲江对雨》中描绘:“林花着雨胭脂落,水荇牵风翠带长”;元稹在《琵琶歌》中写“胭脂耀眼桃正红,雪片满溪梅已落。”
6.宋朝时期宋朝时期,匠人们制作胭脂的方法基本承袭古法。他们在制作胭脂时会加上各种香料和粟米,制成的胭脂气味芬芳还有一定的粘性。贵妇小姐们参加盛装晚宴时,再也不用担心胭脂脱落,妆容花成猫了。可以说是一天不脱妆,越夜越美丽。宋人赞叹“一抹浓红绕脸斜,妆成不语独攀花。” 胭脂是打造好气色的关键,更是大宋女子居家旅行必备的化妆良品。
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从十六国时期的壁画、造像均有女子面部两侧凃红妆的买家秀表现。
7.清朝时期胭脂原料不断丰富和发展,红蓝花逐渐被其他原料所取代,如玫瑰等花朵。此时,人们所使用的胭脂多为片状。《红楼梦》中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描写,说得非常形象。 “(这种胭脂)也不是一张,却是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像玫瑰膏子一样”。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上一点儿,抺在唇上,足够;用一点水化开,抺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
《红楼梦》剧照
贾宝玉代言的这款胭脂同样富含植物精华,有效焕亮肤色,帮助朋友圈的女子们做一个拥有细致妆容的精致女孩。
古往今来,古人热衷以好奇的心态探索关于美的一切。他们秉承每张脸都不应被辜负的理念,用胭脂玩味色彩,打破视觉界限。在潮流面前,古代女子从来不是对传统的亦步亦趋,而是勇敢追求属于自己的美和个性。小小胭脂,足以显现脸上的旖旎风情。她们是属于自己时代的新潮gi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