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间约法三章内容,和朋友约法三章的内容有几条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18 15:29:11

于是,他为*办理了听课证,鼓励他去旁听北大的课程。

*十分高兴,只要一有时间,就去课堂上旁听。

李大钊对于*的请教也十分热心,不仅有问必答,还为他介绍了许多良师益友,其中就有胡适(那时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名声正盛)和邵飘萍。

1918年11月,李大钊当街发表《庶民的胜利》的演说,*也是听众之一,内心十分震撼。

在这之前,他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很大,因此与萧子升颇有共同话题。

来到北大后,*受到李大钊的影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而他的挚友萧子升,则因为在法国留学,对无政府主义愈加推崇。

二人理念不合,终至分道扬镳。

关于如何救国,青年*从马克思主义中,看到了普通群众的力量,而萧子升则寄希望于“无为而治”,躺在富贵乡里挥动笔杆子。

他们注定不是一路人,也无法再延续友谊。

离开北大后,*在湖南主持了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第二次驱张运动,第一次为驱逐校长张干),誓要将鱼肉百姓的大军阀张敬尧赶出湖南。

朋友之间约法三章内容,和朋友约法三章的内容有几条(9)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写信请胡适和李大钊等人帮忙,还在湖南与北京之间不断奔走。

经过多方努力,“驱张运动”最终达成胜利。

试想,如果*的北大之行,没有结交“高层次”朋友的勇气,“驱张”恐怕不会如此顺利。

而这一点,在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的路线调整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三、遵义会议上的关键“两票”

1935年长征途中,中央政治局转移到贵州遵义,1月,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确立*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使得在国民党军队围剿下的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走上了新的路线,重获新生。

然而,在会议之前,*的处境并不好,甚至一度被边缘化。

那么,他是如何取得大部分政治局委员的支持,从而走向权利的中心呢?

1931年,王明前往苏联任共产国际代表,他提议刚从莫斯科归来、年仅25岁的博古,担任临时中央*。

朋友之间约法三章内容,和朋友约法三章的内容有几条(10)

后来,由于王明的遥控指挥、博古等人继续坚持“左倾”主义,*逐渐被剥夺了各方面的领导实权,成为组织里的“木菩萨”。

当时,他虽然心中愤懑,却始终没有放弃关注党内和军中的一切。

1934年,因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留革命火种,伟大的万里长征开始了。

跟随红军一起长征的政治局委员共有10人,分别是博古、张闻天、*、陈云、*、王稼祥、朱德、凯丰、刘少奇与邓发。

而这10人之中,有留苏经历的占了半数,其中以博古为首的留苏委员被称为“国际派”。

*是候补委员,既无实权又无地位,可以说处在权力中心的边缘。

但是为了挽救濒临灭绝的革命队伍,他抓住一切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努力争取支持者。

长征途中,*与王稼祥和张闻天一起行动,这是有意为之。

在政治局委员中,他们两个地位很高,将他们从“左”倾路线中分化出来,才能与博古对抗。

朋友之间约法三章内容,和朋友约法三章的内容有几条(11)

*与王稼祥

在这种背景下,*必须得到他们的支持,才有挽救红军的机会。

从某种意义上说,博古为他创造了这种条件。

张闻天本来是“国际派”的一员,他和博古在苏联是同学,后来在中央苏区负责宣传工作。

经过几次“反围剿”行动,张闻天与博古的矛盾越来越大,直至广昌失手,二人爆发了激烈争执。

张闻天后来回忆说,他从来没有想过当*,但是博古“爬在他的头上”,令他感到十分不舒服,他认为博古不配,而后来他从来没想过“*配不配”的问题。

其实对于*,张闻天一开始是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本来两人交集就不多,张闻天性子文雅,而那时*以脾气火爆著称,走不到一起也是常理。

“博洛矛盾”(张闻天化名洛甫)激化后,张闻天渐渐意识到*观点的正确性,开始与他亲近了些。

长征前夕,张闻天向*吐露对博古、李德的不满,而*也在认真倾听张闻天的心声。

朋友之间约法三章内容,和朋友约法三章的内容有几条(12)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