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法三章背后历史人物,约法三章中主要人物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18 14:49:34

约法三章背后历史人物,约法三章中主要人物(1)

文/孟红

艰苦奋斗、廉洁奉公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创业不可缺,治党不可少,立国不可废。为此,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和平建设时期为了解情况下到基层视察时,虽位高权重,却严格自律,为人表率,都曾对工作和生活方面有过严格律己的“约法三章”,简明扼要,字字千斤,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党性本色和初心使命。重温这些仍然具有很强生命力的“约法三章”,对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有着很深的教育意义和针对性,读起来仍然是那样的令人感动、令人振奋和催人向上。

董必武对工作人员立下“三不许”规矩

1949年11月,董必武因公去南京,随同他工作的几位同志发现了原中共南京办事处用过的一辆别克牌黑色小汽车,大家认为很有纪念意义,想把它要来带回北京。

董必武知道他们的这种想法后,一向对身边工作人员要求很严的他十分严肃地对工作人员说:“我和你们约法三章:一是不许向地方要东西,二是更不许以我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活动,三是绝对不许接受礼物。你们若是违反了,我就送你们到公安局去。”

约法三章背后历史人物,约法三章中主要人物(2)

◆董必武

从那以后,每逢组织上安排新同志到他身边工作,董必武都要先当面申明这个“三不许”的“约法三章”。

新中国成立伊始,董老就为身边工作人员立下这样“三不许”的规矩,可谓是远见卓识之举。向地方上要一辆有纪念意义的小汽车,此例一开,必然会有人去仿效,由此就可能滋生出腐败。因此,董必武及早制定的“三不许”“约法三章”,对从源头上防止腐败是有积极意义的。

朱德回乡“约法三章”不扰民

1960年3月10日下午,朱德元帅带着夫人康克清第一次回到他生活过13年的故乡四川仪陇大湾。此时的朱老总已年过七旬,他拄着一根米黄色的小拐杖,身着普普通通的灰制服,外罩一件黄呢子大衣,脚穿一双已经褪了色的棕色皮鞋。

当他们来到一个正坐在门槛上晒太阳的老人面前时,停住了脚步。这位老人抬起头望了好一阵站在面前的人,突然惊叫道:“是你呀,啷个这么悄悄地回来了?”

朱德伸出热乎乎的大手,握住堂弟朱代珍的手,好久都没说话,只是笑容满面地盯着对方。

朱代珍非常感慨地说:“你给我们老百姓办了这么多好事,出生入死立了那么多功劳,就穿这一身回来呀?”

朱德亲切地说:“穿着不冷就行了嘛。”

约法三章背后历史人物,约法三章中主要人物(3)

◆1960年3月10日,朱德在故居与乡亲们座谈。

朱代珍摇了摇头:“你这么大的官,也不带个护兵,开个大车,就这么走路呀?”朱老总又朗声笑了:“总司令是个啥子嘛!没有大家,还有啥子总司令?总司令也不那么金贵嘛。”

3月12日晚上,中共仪陇县委的领导眼看总司令在故乡视察的3天中吃的都是普通饭,住的都是民房,睡的是一般床,心里十分过意不去,便准备了一次较为说得过去的晚宴,为朱老总夫妇送行。

然而,没有料到这事最终被朱德知道了,他把县委的领导叫去,严肃地批评说:“在南充地委,我就提出回故乡的‘约法三章’:一是不要限制我的行动,我想上哪儿就去哪儿,路上别跟人;二是我愿找哪个人谈话就找哪个人谈,不由你们管;三是吃饭自己点。我提的你们忘了吗?你们专门为我设宴,我吃得下去吗?”

朱德见县委的同志低着头,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地十分不好受,就放低了声音,变得和蔼起来,说:“你们给我做些家乡饭,省钱又简便,我吃起来也高兴。”县委的同志见朱德批评严厉,说得中肯,只得撤下晚宴。

朱老总笑着点了菜:“我吃豆芽、菠菜、魔芋豆腐,外加一份侧耳根(一种野菜)。”

朱德作为老一辈革命家一生功勋卓著,回到故乡却能够“悄悄地来,静静地走”,做到了不扰民,值得我们深思。

彭德怀搞调研对基层干部约法三章

彭德怀在廉洁自律方面有“三条原则”:一、自己不贪;二、别人不送;三、敢于把厚脸皮的上司、熟人挡回去。勿容置疑,这个立场坚定、是非分明的“三不”内容,也是一份难得的“约法三章”。难能可贵的是,彭老总在不收不受之外,还敢把“上司、熟人挡回去”,充分体现了彭老总铁面无私刚直不阿的品格。

1957年,彭德怀到浙江温州检查工作。军分区机关想请他看浙江越剧团的演出,彭德怀说:“你们请我看戏,我一定去,欣赏民间艺术,哪个剧院都行,不过我要‘约法三章’:第一,不要去布置招待,也不要惊动大家;第二,不准叫别人让座、退票;第三,不准剧院给优待,能买啥票就坐啥位子。”

1958年12月,正值“大跃进”期间,彭德怀回到家乡湖南,先后到湘潭、平江调查研究。面对农村中存在的问题,彭德怀始终实事求是,敢说敢为。

1958年底在全省一处接一处马不停蹄地调研期间,彭德怀白天走访,晚上座谈,亲眼看到了农村的现状,取得了第一手材料。他深感小高炉炼铁代价太大,不是发展方向。在参观平江县工农业生产展览馆时,吃惊地发现有两个数字竟然是颠倒着公布的:把收成最好的1957年的粮食高产数字,公布为1958年的产量;而把1958年较低的数字,说成是1957年的产量。彭德怀后来忆及此事还感叹地说:“如此造假,真令人害怕!”在敬老院里看到老人吃瓜菜,冬天睡篾席,盖破被,他忍不住说:“这是什么幸福院,有名无实!”为此他建议幸福院的负责同志,要设法改善老人们的生活条件,尤其是要提高老人们的口粮和食油指标。那里的学校规定学生必须住校,但学生的口粮不够吃。他对陪同的省委负责人说:“学生的口粮少,生活差,还是放到家里由父母照顾好一些,不然,这样下去,会把小孩子的身体都弄坏的。”他在幼儿园所看到的情况,也不那么好。为此,他以个人名义捐赠200元钱给幼儿园添置了被毯和肚兜。如此等等,真实地了解了当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严重问题。

约法三章背后历史人物,约法三章中主要人物(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