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关于朱祁镇的出身,史学上是有争议的,根据《明英宗实录》记载,朱祁镇的确是孙贵妃所生。不过根据《明史·后妃传》的记载:
妃亦无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由是眷宠益重。
意思是,明英宗朱祁镇并不是孙贵妃生的,而是孙贵妃将宫女的孩子占为己有。
虽然这个说法出自《明史》,但笔者认为可信度不高。毕竟,当时朱瞻基求子心切,孙贵妃从*到临盆,他都非常关注。而且,张太后也是精明之人,她操持后宫多年,孙氏若想瞒过张氏,几乎没有可能。所以,《明史》的这段记载,可能是谬载,或者是清朝编纂明史的时候故意采集野史所为。
且说明宣宗朱瞻基喜得长子,孙贵妃眷宠益重。接下来,朱瞻基要预谋另一件事,那就是将孙氏扶正。
根据《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八》记载:
先是,上尝召张辅、蹇义、夏原吉、杨士奇、杨荣谕之曰:“朕年三十未有子,今幸贵妃生子,母从子贵,古亦有之。但中宫宜何如处置?”
宣德三年正月,在朱祁镇出生不到两个月后,明宣宗朱瞻基就召集五位阁臣。朱瞻基的意思是说:“朕三十多岁了才有这么个儿子,母从子贵,朕想立孙贵妃为皇后。但如果这样做,那胡皇后该怎么安置呢?”
内阁大臣们听闻皇帝要废后,都非常吃惊。杨士奇坚决反对,杨士奇反对废后的理由有三点:其一,胡皇后并无过错;其二,明朝还没有废后的先例;其三,虽说母以子贵,胡皇后也是皇长子的嫡母,嫡庶纲常不能乱。
杨士奇义正词严,夏原吉也同意杨士奇的说法。朱瞻基的脸色明显不好了,只得让他们先退下。《明史纪事本末》云:
既退,荣、义语原吉、士奇曰:“上有志久矣,非臣下所能止。”
意思是,待众臣退下,杨荣、蹇义私下对杨士奇和夏原吉说:皇上早就想立孙贵妃为皇后了,我们说再多的理由,都是徒劳。与其反对,还不如想想怎么帮皇上把这件事处理好。
于是,杨士奇不再反对。后来杨荣给朱瞻基出主意,让胡皇后自己称病退位,朱瞻基再以“母以子贵”为由,立孙氏为皇后。朱瞻基采纳了杨荣的办法,《明史·胡皇后传》云:
时孙贵妃有宠,后未有子,又善病。三年春,帝令后上表辞位,乃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而册贵妃为后。
宣德三年二月,胡皇后以身体不好为由,上表退位,被赐号为静慈仙师,孙贵妃上位,成为孙皇后。博史君此前曾写过一篇关于胡皇后的长文(),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