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王维有一首著名的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根据《大唐传载》记载,这首七绝一经问世,就被当时著名的歌唱家李鹤年编成了《渭城曲》。
这首曲子从唐朝的开元、天宝年间,一直走红到了中晚唐时期。到了宋代,因为苏轼闹出的一场“误会”,它被改名为《阳关三叠》,同时传播达到高峰,成为宋人饯别时的保留曲目。后来,在明清时期变成琴曲,成为了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阳关三叠》。
王维在唐朝天宝年间曾担任宫中太乐丞,按照现代的话说,他就是在外交部下属礼宾司管理礼仪接待用的音乐。而且王维不仅精通音律,还擅长绘画。
他这一首送别小诗,前两句写得风景如画,后两句写得义重情深。至于诗中送别的对象,看样子应当是一位被公派赴安西戍边的官员。《唐律》中称,杜甫说这位“元二”即诗人元结。
一、《送元二使安西》赏析《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本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有学者分析,应当是写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以后,即安史之乱以前。
诗的开篇第一句,直接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地点,是在长安西北的“渭城”。那里曾是秦代咸阳故城。唐人从长安出阳关,都是从渭城出发,因而渭城里面设有专门的官方驿站。
清晨,下了一场阵雨,不一会儿就停下来了。所以说是“朝雨浥轻尘”,雨不大,只是把地面刚刚打湿而已。
这一场雨可以说是下得恰到好处,因为雨小,正好把官道上扬起的飞尘洗净,且路上不会留有积水跟泥泞。
细雨沾湿了道路两旁青青的柳树和客舍的白粉墙,让它们的颜色变得清新可爱,就像是刚刚用丹青染出来的一样。
送别的题目,经常会被写成伤感之作。比如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末句的“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而王维自己也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的句子。
但是,王维在这首诗中的送别,却是非常平静的。这是因为,元二是奉王命前去安西前线戍守的。当时大唐国力鼎盛,安史之乱还没有爆发。
尽管安西荒僻,生活上不如长安便利,却也没有太多的危险。并且任职期满后,假如不出差错,元二还有可能会得到朝廷的褒奖,或者还会升官。
尽管如此,王维还是要在诗中表达出对朋友元二的不舍之情。与好兄弟在一起,就不作“儿女共沾襟”式的话别了。国人在和朋友宴饮送别时,喜欢互相敬酒,因此王维才会在诗的最末两句中说“劝君更进一杯酒”。
再喝一杯,再多喝一杯,为什么呢?因为这一杯酒代表的是“兄弟情谊”。出了阳关,到了安西都护府。那儿虽然有酒,却没有可以共饮的“故人”了。
王维这首七绝,一经问世就红遍了整个大唐。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李龟年的弟弟李鹤年,将它谱成了《渭城曲》四处传唱。后来白居易设家宴,也总是拿它来唱。因为它的感情浓淡,恰到好处,适用的场合就比较宽泛。
元代以后,中国人把设宴款待朋友,叫做“接风洗尘”,想必这“洗尘”二字,正是从王维的“朝雨浥轻尘”化来。只不过,这里的“洗尘”不再代指为亲友送别了。因为送别有了专用的曲子来唱,名字就叫《阳关三叠》。
二、《渭城曲》与《阳关三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唐朝走红的时候,曲名一直都叫《渭城曲》。传到宋朝以后,宋人把《阳关曲》和《渭城曲》两个名字弄错了。
他们把《阳关曲》当成了《渭城曲》的别称,事实上《阳关曲》在唐朝是一首少数民族风格的曲子。《渭城曲》被改名以后,最初仍然以歌曲的形式在酒席上传唱。
后人不断地改良这首曲子,又在它的后面加了几组唱词。等于是给王维的故事做了细节化的处理,并分为三段来唱,合起来称“阳关三叠”。
宋代文学极其繁荣,书生们没事做的时候最喜欢去修改古诗词。李白等人的大作,像《静夜思》、《将进酒》早被改了无数遍。当然,王维的这首送别诗自然也不会例外。
甚至还越改越离谱,到了后来已经变成了130字以上的长诗了。据说苏轼还为了这首曲的唱法与人争论:这曲子原来叫“三叠”,现在都被人唱成了“四叠”。
明代文学家胡震亨在其作品中说:唐诗入乐传唱,最初最多的就是王维的作品,中晚期则是李益、白居易的居多。在《阳关曲》的影响之下,宋词作品中有164首作品化用了《送元二使安西》的句子。
从唐朝到宋朝,从《渭城曲》到《阳关曲》,最后变成《阳关三叠》还和苏轼有关。因为他曾在《记阳关第四声》中,提到此曲的古调是“三叠”。
有一部分学者说,这其实是苏轼在读白居易的诗时,误把白居易诗“新唱《阳关》第四声”中的“声”,误认为是“叠”,结果就让《阳关曲》变成了《阳关三叠》。
但是这个涉及古代音律学,苏轼都搞不懂,现代普通人更加搞不懂了。到了元金时期,《阳关三叠》唱的人相对较少,但是元好问等人还是会唱。
明清进入了一个低谷,逐渐由歌曲变成了琴曲。在清代弘治年间,琴曲《阳关三叠》开始走红。从此它就从坊间、酒桌普通人传唱的流行歌曲,变成了宴会上高雅的古琴曲了。
在明代的黄龙山《新刊发明琴谱》当中,《阳关三叠》竟然有八段之多。除了首段是王维的诗以外,后来都是后人自己添加的内容,不如叫“阳关八叠”。
由于《渭城曲》本身蕴含的“送别”文化意义,《阳关三叠》得以流传千年。《阳关三叠》在近现代,除了古琴曲,又有琵琶曲、笛子曲等多种形式,逐渐成为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中的代表作。
结语唐人送别的佳作不少,为什么单单王维这一首《渭城曲》传播最广呢?我想,除了是因为他曾经在唐宫中担任乐官,与李龟年、李鹤年兄弟熟识。
更是因为他本身精通音乐,在诗中连用“轻尘”、“青青”和“新”等声韵柔和的字眼。因此这首小诗,不光读出来有诗意,唱出来的韵律也很柔美清新。
尤其是最后二句诗,直接刻画出了一个酒宴上送别的场景。“劝君更进一杯酒”。所有真挚的情感、殷勤的话别,各种丰富复杂的情绪,全都在那一杯清酒,一声“故人”之中包含了,所以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