塌房来历,塌房的好听说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19 03:49:34

(辅政大臣 瓜尔佳·鳌拜)

说白了,别人都很听话,只有鳌拜是个刺头。

所以,康熙这才没有同意鳌拜的请求,但让年轻的皇帝想不到的是,鳌拜此来气势汹汹,竟然不顾礼仪体统,在自己的面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

攘臂上前,就是冲到皇帝的面前,撸起袖子,然后露出强壮的胳膊,而强奏累日则是指鳌拜一直在不断的重复自己的请求,一连数日不曾停歇。

说白了,鳌拜根本没拿康熙当盘菜。

自幼饱读史书的康熙皇帝看着眼前咄咄逼人,气焰嚣张的鳌拜,他没来由的想起南北朝时期的皇帝元善见来。

孝静帝元善见,是南北朝时期东魏的开国皇帝。

元善见被权臣高欢拥立而建立东魏,是个实打实的傀儡皇帝,到高欢死后儿子高澄掌权,孝静帝早已大权旁落,高澄对他更不客气,朝堂饮宴之时,高澄劝孝静帝饮酒,孝静帝不饮,高澄因而大怒,竟然辱骂皇帝是“朕!朕!狗脚朕!”,之后又遣人照着孝静帝的脸上哐哐就来了三拳。

接连受辱的元善见根本无从反抗,只能一动不动,而高澄则更不以为然,竟然就这么大摇大摆的走了。

现在四大辅臣还没死呢,你鳌拜就已经撸胳膊挽袖子了,真要是朝堂无人,你鳌拜是不是还敢削我一顿?

康熙想不到,鳌拜的大巴掌虽然扇不到自己脸上来,但他却很快越过自己,然后发布矫诏,强行把苏克萨哈处死了。

塌房来历,塌房的好听说法(5)

(辅政大臣 钮祜禄·遏必隆)

苏克萨哈前脚被斩*,后脚索尼也病死了,四大辅臣之中,就只剩下一个小透明遏必隆。

当时的大清朝廷,有一位叫做Joachim Bouvet的法国传教士,根据他的记载,在康熙皇帝精力无限的十六岁时,辅政大臣鳌拜已经完全的控制了帝国的权力,并且可以任意行使皇帝的权威,朝野噤若寒蝉,没有人对鳌拜的行为提出质疑。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鳌拜,他对康熙的统治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康熙一寻思,这不行了,如果继续放任鳌拜做大做强,那么搞不好自己以后得混的比元善见还差。

但是,鳌拜现在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说要收拾他,很难下手,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稍有不慎,就会遭到反噬。

于是,我们的康熙皇帝隐忍不发,在表面上仍然对鳌拜保持畏惧和尊重,私下里却召集了一群亲贵子弟,日日在宫中演习“布库”之术。

所谓布库,就是摔跤的把式,说白了就是康熙皇帝每天就在宫里看他们摔跤,有时候自己也上场练上那么一两手。

这对鳌拜同志来说无疑是好消息,因为这即代表了少年天子康熙在政治上似乎并无所求,只愿意在宫中以嬉戏玩乐而消磨时光,自己则可以更好的执行自己的权力。

塌房来历,塌房的好听说法(6)

(清圣祖 康熙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

然而鳌拜不知道,这些身强体壮的布库少年,正是康熙为他亲自准备的。

康熙八年,即公元1669年五月的某一天,康熙皇帝在此前已经分批次的把鳌拜几乎所有的亲信都进行了外派出差的调动,又悄悄替换了京师卫戍部队的统领人选,在这样的筹谋下,原本盛权在握的鳌拜突然迎来了他的权力真空期,随后,他被皇帝单独召见,在君臣对话的过程中,数十名布库少年一哄而上,就地将鳌拜制服。

鳌拜素有“满洲第一勇士”的称呼,武力值爆表,这十几名少年几乎拼尽全力,才能将他制的不能动弹。

关于康熙擒鳌拜这个画面,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们,倒可以去看一看金庸老师所创作的《鹿鼎记》,其中则更有形象化和小说化的描写。

制服鳌拜之后,康熙宣布了鳌拜的诸多罪状,按理说如鳌拜这样的权臣倒台之后必然身死,然而在和皇帝的最终交涉中,鳌拜却神奇的留住了自己的性命。

根据传教士Joachim Bouvet的记载,在康熙决定要除掉鳌拜时,鳌拜做出了一个奇怪的举动:

他脱掉了自己的上衣,赤裸上身,露出了身上狰狞可怖的伤痕。

塌房来历,塌房的好听说法(7)

(布库少年 擒鳌拜)

这位从皇太极时代就战功赫赫,立下诸多功劳的大清第一勇士质问康熙:你看,我身上的伤痕,都是我为爱新觉罗家族立下的功勋。

面对这样的举动和话语,康熙没有反驳,而是选择了沉默,最终留下了鳌拜的一条命来,只将他永久监禁,鳌拜最终则黯然病逝,竟然也算善终。

其实,在康熙皇帝的眼里,鳌拜并不一定算是一个奸臣,他对故主皇太极忠心不二,对顺治也能坚守臣子之节,康熙相信他不会造反起义,不会谋权篡位,甚至他亲切的相信,鳌拜的存在对大清王朝的整体意义上,是利好的。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

那些为爱新觉罗氏的家业留下的伤痕毕竟已经古早,已经斑驳,而大清王朝,最不缺的,就是为皇帝,卖命的人。

,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