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中元节这天,晚上出门要小心,千万不要乱来中国有三大鬼节,一个是清明节;一个是中元节,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七月十五;还有一个,叫寒衣节,就是现在所说的十月一。这三大鬼节为什么要给去世的人烧纸钱?据老人讲,在这三个节日里,鬼门大开,阎王给这些鬼魂放假,让他们来人间和亲人团聚,顺便把家人给他们敬献的香火、纸钱带走,以便他们在阴间花用。像中元节这样的节日,有诸多忌讳,是人们必须注意的。话说七月十五是鬼节的正日,亦是鬼门大开的日子。俗话说,七月半,鬼乱窜,七月半,鬼成线。这时侯阴气最重,所以中元节晚上,最好不要出门溜达闲逛,要出门也有很多讲究。第一个需要避讳的是,最好不要晚上带小孩子出门,因为孩子比较小,容易沾染不干净的东西。第二个需要避讳的,是身体虚弱的人,晚上不要出门游荡,因为那些鬼怪,容易“趁虚而入”,让虚弱的人更虚,以致加重病情。第三,如果中元节晚上出门,不要在树荫下,或者有暗影的地方,最好在灯火明亮的地方。第四,出门的时候,有的地方会让下午六点半之前回家,有的地方说是晚上十一点前回家。不要在外面呆的太晚,以免撞客。第五,鬼节的时候,管好自己的嘴,不要信口开河,说不吉利或者得罪灵界的话,以免招惹到什么。第六要注意的是,不要拍别人的肩膀。老人说人的身上有三盏灯,是人的阳气之火,一盏在头上,两盏在两肩,鬼怪不敢近。中元节晚上阴气最盛,如果把别人的阳气之火拍灭,导致人阳火弱,怕是鬼怪缠身。关于七月十五的避讳,其实很多,比如七月十五前后,不要去水里游泳;七月十五当天晚上,11点到1点间,是古代的子时,这时阴气最重,是绝对不能在外面走动的。不要去嗤笑这些是封建迷信,世上有很多我们无法用科学解释的超自然现象,所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多听老人言,少走弯路少吃亏。中元节其实没有那么可怕,也不像我们想像中鬼气森森。中元节在古代,可是个非常隆重、热闹的节日。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道教中把正月十五叫上元,就是我们的元宵节;把七月十五称为中元;把十月十五叫做下元。修行记中说:七月十五中元日,地官要下界,定人间的善恶,道士们在中元晚上诵读经文,以便恶鬼、饿鬼、孤魂野鬼,得以解脱,重入轮回。佛教把七月十五这天叫盂兰盆节。盂兰盆是佛教中的用语,为梵语的译音。它的意思是倒悬。倒悬就是头朝下挂在高处,那是多么痛苦的一种体验。为了众生免受倒悬之苦,佛家也会在七月十五的晚上,诵经为众生祈福。
令人称奇的是,佛道两家的祭拜活动,时间正好不谋而合,所以,佛、道两家都非常重视这个节日的祭祀活动。在历史的包容和碰撞中,中国的佛、道两家合作非常愉快,从《西游记》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得出来。在中元节这天,古代传统的习俗有祭祖、放河灯、祭祀土地,给已经故去的亲人樊烧纸钱、纸锭等。在农耕时代,古人认为七月是农作物长成的月份,这个月中,人们庆贺丰收、酬谢神灵,民间要祀祖,用新米供奉,向自己的祖先报告收成,追怀先人。在古代,中元节的时候,公务员和学生是要放假三天,专门让他们回家,做祭祀神灵和祖先的活动。其中放河灯的习俗,比较有意思,类似于现代过生日时,吹蛋糕许愿。古人用彩纸和秸秆,扎成莲花形状的河灯,叫做“水旱灯”,在河灯底座点上蜡烛,并把自己心愿写在河灯上。把河灯放进河里,顺水飘走,愿望就会实现。感觉我们先人放河灯的许愿,相比生日吹蜡烛,更加浪漫!中元节和上元节的元宵节有一个不同的地方,虽然都是玩儿灯,上元节的灯是点在陆地上,中元节的灯要点在河里。辛弃疾千古流传的《青玉案》,写尽了上元节花灯的美景: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火树银花,如斯美景,恍若天宫。中元节的河灯不美吗?美,想像一下那样的美景:河岸上树影婆娑,七月正是花草繁茂的时候,晚上的花香馥郁,河水中数不尽的荷花灯,灯光点点,与河中亭亭的荷花相映成趣。清朝人彭廷选作诗:处处笙歌彻夜喧,香车宝马烂盈门。河灯万点飞星斗,应改中元作上元。你说中元节,热闹否?所以,面对中元节这样的鬼节,不要觉得胆战心惊,只要遵守规矩,就快乐的过吧,与天地万物同乐。我们国家之所以称为礼仪之邦,因为我们传统文化中,有一套非常严谨和庄严的祭祀制度。我们的孔圣人,曾经是鲁国掌管礼器的官员。他老人家对于祭祀,就非常慎重和严谨。《论语》记载: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我们祭祀祖先,祭祀神灵,一定要诚心、严肃、庄重。孔子又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如果自己不参与祭祀,根本就象没有祭祀一样。我们传统孝道和祭祀礼仪讲究“事死如事生”。意思是,我们祭祀先人的时候,一定要像他们活着时认真对待他们身后事。所以,在中元节这样一大鬼节,一定要怀着虔诚之心,供奉供品、香烛、纸锭。烧完纸的时候,要注意火烛,让它们燃烧完再离开。秋天干燥,不要把祭祀活动,搞成了火灾现场。有人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事务,我们最好心存敬畏,互不打扰,求一个顺利平安、心灵宁和。对鬼神,你可以不信,但一定要心存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