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开创了女子孔雀舞的先河,还对表演形式做了革新,去掉了面具,显出了“公主”美丽的真容。
当时,西双版纳州文工队因为舞蹈表演较有特色、出类拔萃,因此遇到重大活动,经常被抽调到昆明和北京演出,这就为刀美兰邂逅王施晔创造了条件。
1958—1959年,云南省歌舞团演出傣族舞蹈《赶摆》
1956年初夏。在昆明街头,王施晔快步向云南各族青年文艺汇演的招待所走去。他已经是解放军驻开远地区某师文工团的小提琴手,初次来昆明休假。
当时汇演办公室向驻昆明部队文化部门求援,希望抽调一些老文工团员去辅导各地来的演出队。部队文化部门知道王施晔正在昆明,便问他愿不愿意参加。
王施晔高兴地接受了这项任务,立刻赶到西双版纳自治州文工队去了。
刀美兰在舞台上表演
有一天,文工队排练舞剧《召树屯与楠木诺娜》。王施晔指挥乐队演奏,渐渐被这优美的乐曲所陶醉,并未仔细观看台上演员的表演。
一会儿,楠木诺娜(即孔雀公主)出场了。她是一个苗条的少女,舞姿十分优美,特别是与王子见面时,她含情脉脉,神态娇美,不知不觉把王施晔的目光吸引住了。
排练结束后,他去打听了“孔雀公主”的名字,乐队的人说她叫刀美兰,三年前考进文工团时,名叫依蝶提娜。
刀美兰舞台上的形象
刀美兰年纪虽小,但很刻苦用功,常常独自在休息时去排练场练舞。有天下午,王施晔悄悄带着一把提琴去排练场为她伴奏。
正在起舞的刀美兰听到琴声,回头一看,有些惊讶,原来这位在乐队面前挥舞手势的军人,还会奏出这么动听的琴声。
于是,她随着琴声舒臂、弯腰、移步、旋转,越舞越自如。她不时向这位军人投来欣喜的目光,自己的思绪也随着琴声在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