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身边的胖子正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健康问题也逐渐突显,研究发现,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那么,减轻多少体重,才能有效降低血糖呢?接下来,专科医师将为您解析。
健康人之所以可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是因为葡萄糖吸收入血后,会反射性增加胰岛素的分泌,为血糖增加三条去路:一是增加肝脏摄取并储存葡萄糖,使大约60%的葡萄糖以肝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一是增加肌肉组织摄取并储存葡萄糖,以满足肌肉活动时的能量需求;三是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脂肪进行储存,从而降低血糖水平。但产生这些生理活动的前提是:我们的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对胰岛素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当胰岛素将血糖转运至这些器官与组织之外时,它们能积极响应胰岛素的号召,愿意接纳葡萄糖,才能降低血糖水平,倘若它们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差,则会引起血糖升高。
肥胖人群由于脂肪细胞体积较大,参与代谢反应时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较低,即发生了胰岛素抵抗,从而会使血糖处于较高水平。机体为了将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但胰岛素分泌增多以后,又会增加脂肪的合成与储存,可进一步加重肥胖,从而在肥胖与胰岛素抵抗之间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血糖的控制难度也会进一步增加,空腹血糖会逐渐高出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会高出7.8mmol/L,但此时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属于糖尿病前期,积极控制体重可避免进展为糖尿病,若体重持续增加,血糖则会持续升高,可能失去逆转糖尿病的机会。
因此,肥胖人群更易发生糖尿病。相关研究显示,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升高了2倍。无论你的脂肪是均匀分布在全身,还是主要集中在腹部,脂肪超量均属于肥胖。脂肪分布均匀的人群,体质指数(BMI)达到24㎏/㎡即已超出正常范围;脂肪集中在腹部的人群,男性腹围达到90厘米或女性腹围达到85厘米,即为中心型肥胖。这两种类型的肥胖虽然均可增加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但中心型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更高,它与糖尿病前期一样,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因此,腹型肥胖的人群更应警惕糖尿病,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因此我们在关注体重的同时,还应关注腹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