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女是怎么来的,天女是怎么走的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22 13:55:18

上图局部

第三层供奉:供养人-供奉

供养人的出现预示着

超越图像的供施关系被永久确定

亦是图像诞生的现实原因

遥想十六妙龄女子成群而立(十六岁的设定符合南亚的文学传统),或奏乐起舞,或手持供物,亦或献上种种神佛器物。在佛教语境中,这些久居天界的女子被称之为“供养天女”(མཆོད་པའི་ལྷ་མོ་)。象征“供奉与奉献”的天女是泛南亚地区的主题图像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组合形象(宗教艺术中“女性之美”的典范),但同样也是人们简而言之而不深谈的隐藏主题。

在具有宗教性的艺术作品中,“如何呈现固定关系”(如一般作品中的供施关系)始终是横跳于现实,宗教文本和各类图像之间的核心问题之一。从供养天女背后的源流和哲理寓意,到她们在艺术表达中的形象塑造和特殊组合,都可以看出供养天女在处理“关系呈现”中的重要地位。

现在看来,佛教语境中的供养天女存在两种来源:实物供品(如手持八瑞物的沐浴天女)和供养概念(如象征五妙欲的金刚天女)。将实物与概念人格化后产生的供养天女,使“供养”(མཆོད་པ་)这一行为在图像中的表达更具场景化与空间感。

天女是怎么来的,天女是怎么走的(9)

《不空羂索观音坛城》,9世纪初,敦煌吐蕃时期

法国吉美博物馆

在这幅带有吐蕃化风格的作品四角

绘有四位供养天女

天女是怎么来的,天女是怎么走的(10)

《供灯天女》,13世纪,加德满都谷地

纽约鲁宾博物馆

由五妙欲(འདོད་ཡོན་ལྔ་)延展出的五位金刚天女(རྡོ་རྗེ་ལྷ་མོ་ལྔ་)是供养天女体系的核心组合。五位天女象征了人们的五种感官方式(即色声香味触)和五个器官(དབང་པོ་གཟུགས་ཅན་ལྔ་;有色五根)。她们在用各自的供物来取悦神灵的同时,又时刻提醒修行者不要过分沉迷于感官享受之中。

从五妙欲到五蕴(ཕུང་པོ་ལྔ་)是修行者逐渐断欲并直面意识建构的过程,是通往圆满的必经之路。需要注意的是,五妙欲金刚天女所持的供物会有多种状态,如声金刚天女既可以持不同的乐器(不同地域可因地取材),也可以翩翩起舞(舞蹈类型也有具体差别)。

天女是怎么来的,天女是怎么走的(11)

《普明大日如来坛城》,17世纪,纽约鲁宾博物馆

天女是怎么来的,天女是怎么走的(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