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7年,英国哲学家菲利帕·福特在她的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两难思想实验”,即我们熟悉的“有轨电车难题”:
假设你看到一辆刹车坏了的有轨电车,即将撞上前方轨道上的五个人,而旁边的备用轨道上只有一个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五个人会被撞死。你手边有一个按钮,按下按钮,车会驶入备用轨道,只撞死一个人。你是否应该牺牲这一个人的生命而拯救另外五个人?
这道难题,经过许多年的推理,演变,甚至更改条件,却依然无解。
但其实,答案也是因环境而定,因条件而定的。
在正文之前,小兮之所以提这个难题,原因就在于,这里面所涉及的“选择”,是死1个,还是死5个,甚至更多?
而本文的主角,以“真相论”的包拯,他所面对的正是一样的难题,只不过,他的选择,始终带着“个人主义”的倔强和狭隘,而他这个人,也始终带着争议。
01、天子犯法,何曾与庶民同罪?按照剧情设定,包拯出场的时候,是一个年纪还小的少年,他的一举一动,有来自单亲家庭的成熟,但又有年轻人的血气方刚和纯粹。
所以,当高丽太子开始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罔顾出使大宋的使命,对大宋的子民(小艾)行不轨之事的时候,耿直Boy包黑炭也就上线了。
大宋历来,重文轻武,国力积贫积弱,内有庞太师把持朝政,太后垂帘听政,皇帝犹如傀儡,行事总要顾忌庞太师的眼色;外有高丽,大辽虎视眈眈,在边境时不时屯兵侵扰。
和高丽联姻,就是为了阻止高丽与大辽的结盟,避免腹背受敌的困境。
当小艾的事情发生以后,包拯愤愤不平想要为小艾讨个公道,他想的很简单: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能放过他。
可这就真的是很简单,且不说大宋此时和高丽的外交形势焦灼,八贤王和庞太师都在朝堂上一次次意见相左,光是高丽太子的身份,就没几个人敢轻易对他动手。
在这小小的庐州城,谁有那个能耐对他“问罪”?
面对这样的包拯,包大娘第一次苦口婆心地对他做了劝导。
“天子犯法,何曾与庶民同罪?隋炀帝荒淫无道,唐太宗*兄屠弟,要问罪,有几个皇帝逃得了啊。”“难道就这样算了不成?”
“儿子,你见势不趋,见威不惕,娘很高兴,可是现在,大宋有求于高丽,高丽太子更是国宾,有谁敢得罪啊。”
高丽太子被*,死在了大宋境内,战事一触即发,护送着他们出使大宋的数千军队堂而皇之地在城外驻扎。
这时候,随着包拯调查的深入,逐渐有一些线索浮现出来,小艾和楚楚的关系也被揭发,矛头都指向了楚楚。
这一次危机,眼看着就要落幕,可接着,包拯推翻了自己的理论,不依不饶地往下查,好家伙,七皇子也死了,驻扎在城外的将军,带着他的军队直闯庐州城,打着接回郡主和崔尚书的名义,在城里烧*抢掠,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