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唐代李昭道的《龙舟竞渡图》描绘的就是端午赛龙舟的景象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诸多节俗中,最具代表性,也最富观赏性的当属龙舟竞渡。
扬州博物馆二楼大厅里,展陈着一艘使用整根楠木刳成的唐代竞渡舟。透过透明的展柜,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它的躯干。虽年代久远,船体有裂缝,但这并不妨碍它周身散发出一股子“闯”劲儿——千年前的赛场上,是它载着喊声震天、奋力划桨的好儿郎,一路劈波斩浪、勇往直前。那时的河岸边,一定人潮涌动、彩旗招展,号子声、锣鼓声、击水声、助威声交织一片,何等壮观!
扬州博物馆展陈的唐代竞渡舟
关于端午节龙舟竞渡的来由,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说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
纪念屈原。
在长江流域的两湖地区,广东东莞、贵州镇远等地将龙舟竞渡作为纪念屈原的一种方式。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人们为了寄托哀思,荡舟江河之上,后逐渐发展为龙舟竞赛。
纪念伍子胥。
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灭吴后,感怀吴国大夫伍子胥的忠心,便将祭伍活动与原有的端午习俗结合起来,形成了最初的龙舟竞渡。这种说法集中流传于江浙沪一带,嘉兴至今仍保留着“五月五日,时迎伍君”之说。
祛除水患和瘟疫的愿景。
这一说法主要流传于贵州铜仁、福建石狮及香港大澳等地。古时,江河沿岸多水患,灾害连年。为了驱灾避难,民众便在洪水频发的端午节前后举行祭祀活动,划着精心制作的七彩龙船游弋江上,祈求风调雨顺、民生安康。
龙舟竞渡,为纪念先贤或祈福祛灾而举行,因此赛前的祭祀仪式往往隆重而热烈,通常在龙舟下水前举行。仪式之后便是核心环节:竞渡。
各地规则不同,大多数地区以速度为胜负标准,同等距离用时最少者胜出。有些地方,则以技巧性和观赏性为胜负标准,如上海罗店划龙船习俗,就是“轻竞驶、重观赏”,具有打招、台角、吹打的水上表演成分。浙江的五常龙舟胜会也重“竞技巧”。此时,闹龙舟体现在“划”上,龙船击桨的整齐与否,踩艄姿态如何,踩稍与划桨动作是否协调等,都是评判胜负的依据。
龙舟竞渡结束后,各地往往会举办庆祝活动,形式多样,包括文艺表演、燃礼花、放河灯等。其中,留存于浙江蒋村、江苏苏州、福建石狮、贵州铜仁等地的“抢鸭子”最为特别。在上述地区,主办方会在龙舟赛结束后,将数百只鸭子放入江中,参赛队员和岸上群众需下水争抢。一时间,数百位青年鱼跃入水,冲向鸭群,破浪击水、争抢嬉戏,热闹非凡。
龙舟竞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蕴含着丰富且深刻的精神内涵:万众一心、团结协作,勇往直前、奋勇争先……随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不断推进,作为端午节重要组成部分的龙舟竞渡越来越活跃,除了赛龙舟,很多地方还衍生出了做龙舟、赏龙舟等习俗,呈现新的发展态势。
龙舟竞渡,这一古老的文化习俗正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焕发新活力!
策划:董大正
撰稿: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 李楠迪娜
图源:故宫博物院、扬州博物馆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