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鹿为马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朝代,指鹿为马的故事到现在有多少年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25 20:52:23

竹简共50枚,近1500字,其中记录有秦二世胡亥的继位过程,原文为:昔者,秦王赵正出游天下,还至柏人而病,病笃,谓然流涕长叹息,谓左右曰:“吾忠臣也,其谋所立。”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王死胡亥立,即*其兄父骨、中尉恬、大赦罪人。

从这则记载来看,秦始皇钦定的接班人就是胡亥。

秦始皇是很宠爱胡亥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史记·李斯列传》也说“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余子莫从。”

秦始皇出巡,胡亥要求跟随,马上得到许可。“余子莫从”,其他儿子一律不得相从。

由此可见秦始皇对这个幼子情有独钟。

可以说,即使秦始皇不是暴病死亡于沙丘台(今河北邢台广宗县西北的太平台),胡亥被确立为太子的可能性也比其他远远公子要大。

一句话,如果胡亥不是秦始皇亲立,借赵高几个胆,他也不敢矫诏搞政变。

前文说过了,扶苏可不是善类,他是个连秦始皇都敢顶撞的主,他就是因为顶撞了秦始皇才被贬斥到上郡的;而与扶苏搭挡的蒙恬也是个忠义刚烈之士。

最可怕的是,他们俩人手里执掌着三十万重兵,矫旨,那是分分钟要掉脑袋的啊。

但从《史记·李斯列传》里扶苏和蒙恬接旨后的表现来看,秦始皇的诏书不是假的,并不是赵高矫诏搞的政变。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即胡亥登上大位后,少不更事,很多政事都仗仰赵高替他决断,秦朝大权就渐渐傍落到了赵高手里。

指鹿为马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朝代,指鹿为马的故事到现在有多少年了(5)

李斯死后,赵高当上了丞相,不但搞出了一个“指鹿为马”的闹剧,还把秦王朝搞得乌烟瘴气,最终把秦王朝搞垮了。

所以,赵高在历史上的名气很臭。

不过,后世对赵高有一个很大的误会,认为赵高是一个“死太监”。

现在所有与赵高有关的影视作品,都把赵高设计成一个下巴无须、说话尖声细气的阉人。

究其原因,是《史记·李斯列传》里面有提到赵高是“宦人”,有“宦籍”;而《史记·蒙恬列传》又说“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

后世读者望文生义,就认定了赵高就是一个“死太监”,阉人。

实际上,“宦人”、“宦者”或“宦官”等词,都是在汉朝才出现的。

汉代的星相家认为,天帝星的旁边时时都拱卫有一个名叫“宦者”的星座。

因此,“宦人”、“宦者”或“宦官”等词就被用来指代侍候皇帝的人,但并不专门指代阉人。

把宦官和阉人划等号,是东汉以后的事。

原因是东汉统治者规定宦官全部都得是阉人。

在中国,商代甲骨文中有形为“凸刀”的字,意指“阉割”,可见当时已有将人阉割的恶例,但未见有将阉人作宫廷内侍的记述。

宫廷内侍开始使用阉人,最早的记载出现在《周礼》中,其内赫然有“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之语。

于是,阉人就和“宫”字扯上了关系。

不过,在西周时期,阉人只称为“寺人”、“内竖”、“阍人”等等。

新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表明,“宦”,在秦汉时期,只表示在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

“宦人”,指的就是任职于宫内之人;“宦籍”,指的就是用来登录出入于宫门者的登记册。

即司马迁写赵高是“宦人”、有“宦籍”,其意并不是说赵高是个阉人,而旨在交待赵高是个任职于宫中的皇帝的近臣。

指鹿为马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朝代,指鹿为马的故事到现在有多少年了(6)

至于《史记·蒙恬列传》说的“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秦史专家马非百在对《睡虎地云梦秦简》研究后指出,这个“隐宫”,根本就是“隐官”的误写。

《睡虎地云梦秦简》里面提到的隐官,是官府开设的手工作坊,用来收容赦免后身体有残疾的受刑者。

《张家山汉墓竹简》里也有对“隐官”的解释,它既是指代刑满人员工作的地方,也用来指称刑满人员,与宫刑和阉人完全没有关系。

对于“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的原因,《史记·蒙恬列传》里也解释了,是因为“其母被刑僇”。

也就是说,赵高的母亲有罪“被刑僇”——注意喔,不是阉割,赵高的母亲“被刑僇”后,身体有残疾,刑满获赦,在“隐官”打工,和人结婚,生下了赵高几兄弟。

另外,《张家山汉墓汉简》又有“公士、公卒及士五(伍)、司寇、隐官子,皆为士五(伍)”的记载,意思是说,隐官生的儿子,其身份是无爵的士五。

那么,尽管赵高的母亲是受过刑罚的隐官,身份低贱,但是,赵高兄弟的身份是士五,与普通的庶民相同。

作为一个普通庶民,赵高是怎么走上仕途的呢?

《史记·李斯列传》里,赵高自己提到:“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

即赵高走的是学史入仕的途径。

《张家山汉墓汉简》又说:“史之子学史。”即史官是世袭。由此可推知,赵高的父亲是个低级史官。

史家猜测,赵高的父亲极有可能是隐官中的下级文牍官吏,因此与在隐官工作的赵母婚配,生育了赵高与其兄弟。

赵高跟随父亲学史,不但通晓法律,而且精于书法。

指鹿为马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朝代,指鹿为马的故事到现在有多少年了(7)

东汉人许慎在《说文解字序》的提到:“赵高作《爰历篇》,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

北魏人王情编纂的《古今文字志目》中开列了出秦、汉、吴三朝书法家共五十九人,其中就有赵高。

南朝宋人羊欣的《采古来能书人名》称赞赵高“善大篆”。

唐人张怀瓘《书断》卷上《大篆》则称:“赵高善篆。教始皇少子胡亥书。”

显然,赵高并不是阉人,他父亲也不是。

隋朝末年,在瓦岗建立了大魏政权的李密唾骂弑*了隋炀帝宇文化及,指责宇文化及是赵高、侯景一样的祸国殃民之辈。

即赵高和侯景一样,都是不阉人。

但受东汉、唐、宋、明、清诸朝发生的阉人祸国现象的影响,很多人都根据司马迁留下的“宦人”、“宦籍”、“隐宫”等字眼认定了赵高就是个宦阉。

赵高本来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参与了“望夷宫之变”的咸阳令阎乐。

明代学者郎瑛在著作《七修类稿》时,想当然地断言:这不过是赵高的养女罢了。

当然,也有人曾为赵高翻过案,但没能推翻赵高的“宦阉”身份。

清代史学家赵翼根据《史记·蒙恬列传》中“赵高者,诸赵疏属也”这句话,在他所著作的《陔余丛考》中,把赵高说成了赵国公子,因赵国被秦国所灭,为报国仇家恨,不惜挥刀自宫,混迹入秦宫,目的是推秦灭秦,最后,终于达到了目的,虽为秦三世子婴所*,却也含笑九泉。

早在赵翼之前,《皇明四朝成仁录》的作者、有志于反清复明的史学家屈大均曾经写诗赞美过赵高,诗云:

可怜百万死秦孤,只有赵高能雪耻。

赵高生长赵王家,泪洒长平作血死。

报赵尽倾秦县郡,报韩只得博浪沙。

指鹿为马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朝代,指鹿为马的故事到现在有多少年了(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