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如珍
前些日,一帮文友去山里采风,在一农家小憩,见到了久违的瓦屋。木柱、土墙、青瓦,还有长条凳、八仙桌、花边碗,这些熟悉而又远逝的物件,让我倍感亲切,蓦然唤醒了尘封已久的记忆。
小时候,我家的村落,依山傍水,炊烟袅袅,鸡犬相闻。一眼望去,清一色的瓦屋,乌乌泱泱、密密麻麻,好一副恬静幽然的景象。待走进村内,却见巷陌交错,房舍相连,井然有序。尤其嬉戏奔跑于弄堂里的孩童,让村子充满勃勃生机。
瓦屋,顾名思义,用瓦片盖顶的房屋。瓦片有钢瓦与土瓦之分,钢瓦过了釉,呈褐色,敲起来“当当”作响,土瓦未过釉,呈青灰色。年份久的老屋都用土瓦,土瓦透气,吸热、散热功能强,从而使屋子冬暖夏凉。土瓦还耐火,烧不坏。中秋夜烧的瓦子灯,就是用旧土瓦砌成,灯窑像一座塔,圆锥体,上尖下粗。窑内烧柴火,把瓦片烧得通红通红,有时为了更红的效果,还往瓦窑上泼汽油,使其红透得如铁水一般。即便这样,待熄火冷却后,瓦片依旧安然无恙,留着,来年还可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