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的夜游中的闲字怎样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闲人两字的理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27 10:15:10

记承天寺的夜游中的闲字怎样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闲人两字的理解(1)

昨天,公元2023年11月24日,农历癸卯兔年十月十二日,九百四十年前的这天,时为北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那晚苏轼在黄州写下《记承天寺夜游》。

那天的公历农历都与这一天相同,湖北的冬夜想必寒风刺骨,但东坡却在“解衣欲睡”之际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得找个人来一起去游玩,“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东坡敲门怀民应,东坡认为“怀民亦未寝”,张怀民睡着了被叫醒,然后被东坡认为是“亦未寝”,东坡自有道理。

东坡四年前因乌台诗案入狱获释贬到黄州,责授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这种官职无职权无定员无驻地,苏轼在黄州没有收入来源,只能计算节用,把钱挂在梁上,每日取用,在荒地上耕种,筑雪堂,自号“东坡”。

张怀民刚刚贬到黄州,做一个主簿之类的小官,居无定所,只能在承天寺里暂居。

两个都是贬谪之人,心有所属,感同身受。只不过东坡来黄州已四年,想通了世事纷争和人生起伏,而张怀民却可能正处于苦闷之中,所以东坡猜测张怀民是没有睡着的,于是才去敲门,于是才信心满满地确定“怀民亦未寝”。

世间什么样的朋友能做到不管多晚,不管外面有多冷,一敲门喊出去玩,于是就出去玩?像苏轼和张怀民那样反正啥也做不了“不得签书公事”,那就只能自已找乐子了。

鲁迅在《阿Q正传》里说有人喊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阿Q一喊就应,阿Q的这个“于是一同去”既有目的性也有盲目性的跟随,目的性是在“革命”,盲目性是不知道“革啥子命”。

张怀民也是一喊就应,张怀民一是知道喊他的是他的好朋友,二是明白贬谪之人也没有什么好忙的,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于是“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寥寥数字就把空寂孤清旷远写得淋漓尽致。其间他俩说了什么苏轼没有记下来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但不管交谈了什么,东坡都觉得不如这晚的月,这晚的水,这晚的竹柏重要,尤其是这样的两人在,所以东坡最后写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闲”者多次出现在苏轼的文章诗句里,贬官之后不能做事,自然就闲起来了,这种闲是被动的。在《记承天寺夜游》里的“闲”却超脱没有事做的被“闲”,而是真正内心平和的心“闲”。四年前的元丰二年,他写了一则《临皋闲题》小短文,他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他认为身外的一切都如暂寄所在,甚至连这副躯体都是暂寄,只有内心“闲”了,这一切才会被你所享用。所以他才在《赤壁赋》里说“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晚的月,这晚的水,这晚的竹柏,这晚的承天寺,这晚的两个人,九百四十年后仍然鲜活存在着。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