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挑担子的人称作什么,古代挑扁担是什么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1-29 02:01:58

文|王新春

作为中国四大菜系之一的川菜,绝对是让“天府之国”四川扬名天下最大的“诱惑”之一。若言及中国著名的面条,自然少不了四川担担面。

担担面有一百余年的历史,是四川人最爱的面食,亦是最著名的四川小吃。其名称来源不似其他面种,源自于面的形态、制作方式、口感等方面,而是因它最初是小贩用扁担挑着沿街叫卖而得名。在四川等西南地区,因地势崎岖,街巷众多,扁担是非常重要的运输工具。在四川,用担子挑着叫卖的食物不少,但却只有担担面用扁担冠了名,自有它的过人之处。

担担面最重要的是制臊,用上好的猪后腿肉剁成末,在滚油中翻炒,加上酱油、芝麻酱、辣椒油、花椒面、肉末、川冬菜、芽菜、豌豆尖、葱花、蒜泥等调和成臊。面条用手擀制成细而薄的状态,待面条煮熟后便迅速捞出置于碗中,然后再加上调制好的臊子,便得到了一碗面条爽滑劲道、面臊咸香微辣、飘有红红的辣椒油、点缀着芽菜和花生碎末的上好美味。吃上一口,便能享受到原本属于四川人的幸福感。

古代挑担子的人称作什么,古代挑扁担是什么意思(1)

按照普遍的说法,担担面是由一个名叫陈包包的自贡小贩发明。相传是在1841年,在自贡城内大街小巷,经常能见着陈包包挑着担子、敲着梆子叫卖面条。陈包包的担子一边是特制的铜锅,另一边则是各种食物原材料。铜锅中间被隔开,形成两个格子,估计应该类似于鸳鸯锅。只不过两边不是清汤和红油,而是一边用来煮面,另一边则是炖着鸡或者猪蹄。他的面为自家独创,面条为自己擀制,调料则是独家秘诀。据说,陈包包用料讲究,采用宜宾叙府芽菜、资阳口蘑酱油、自贡太原井醋等调料调制而成,香气扑鼻,闻起来让人胃口大开;口味咸香微辣,令人垂涎不止。久而久之,喜欢吃陈包包面条的人越来越多,并且给他的面送了一个名字“担担面”。陈包包赚钱后开了一家面店,便不再挑着担子沿街叫卖,但人们还是习惯称他做的面为“担担面”。后来,担担面逐渐流传开来,从自贡走进了成都,继而流传至四川全境,成了整个四川的特色美食。

成都的担担面则传言与一个叫姜子洪的人有关。民国初年,姜子洪从四川安岳县到成都讨生计,曾于多家餐馆打零工,然后顺便跟着厨师学艺,并且自己琢磨新的担担面手艺。后来,他便挂上一块“子洪春担担面”的木牌,挑着担子上街叫卖,因味道独特而家喻户晓,诸多食客趋之若鹜。不少大户人家的阔太太、公子哥为了吃口新鲜面,不惜放下排场和气派,雇车追着姜子洪的担子,站在路边端着面碗大快朵颐,顾不得满头大汗花了脸上的妆容。

担担面是属于四川人的独特记忆。据说,四川文化名人巴金、郭沫若,只要一回到四川,首先便要来上一碗担担面。对于在外的四川游子来说,只需一碗担担面,即刻便能让身心回归家乡。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