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告诉吕蒙的读书方法,孙权以哪几方面理由劝吕蒙读书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1 00:43:49

文|齐榕

孙权告诉吕蒙的读书方法,孙权以哪几方面理由劝吕蒙读书(1)

近日读史,为孙权教吕蒙读书的故事所感动。联想到新中国成立后,*主席多次指示,要求党的中高级干部认真读书学习,要求“武官务文、文官务武”,教育大家认真读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更觉得孙权教吕蒙读书的故事教益颇深。

据史籍记载,孙权字仲谋,东汉吴郡富春人,是孙坚的第二个儿子。孙坚战死后,长子孙策承父业,平定江南六郡,为曹、刘、孙三分天下奠定了基础。建安五年四月,孙策在外出打猎时被吴郡太守的门客用箭射成重伤,不治而亡,时年26岁。孙策在临死前把年仅15岁的弟弟孙权叫到跟前,把印绶给孙权佩上,对孙权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资治通鉴》第六十三卷)”从此,十五岁的孙策便担当起吴侯的重担。他对待父兄时期的老臣事如父兄。同时“招延俊秀,聘求名士”。吕蒙就是跟随兄长孙策打天下的一员猛将。

据《三国志·吴书》记载“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见顾大惊,呵斥不能禁止。”吕蒙跟孙策打仗勇猛,立下不少战功。到孙权统事后,吕蒙已成长为帐下一员勇猛的战将。在攻打黄祖的战斗中,吕蒙为先锋官,“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战后,孙权封吕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在周瑜、程普指挥攻打曹仁的战斗中,吕蒙表现突出,孙权任命吕蒙为偏将军,兼任浔阳县令。孙权在和吕蒙谈话的时候对他说:“卿今当涂掌事,宜学问以开益”。意思是说,你现在担任要职,执掌权力,应当好好学习,以开阔眼界,大有益处。据《三国志·吴书》记载,”“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

从史籍记载的孙、吕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孙权对刚刚担任偏将军兼浔阳令的吕蒙可谓语重心长。吕蒙以军务繁忙为借口,不愿读书,孙权劝他说,我让你读书并不是不让你不干别的,光读书去当博士,而是让你多学习些以往的知识,多明事理。如果说公务繁忙的话,你们谁能比得上我忙啊!我在少年的时候就已经读过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等大量的史书,唯有没读过《易》。自从我负责国家大事以来,每天都要读历史和诸家的兵书,我自己感到大有益处。你非常聪明悟性又高,只要肯学习,必然能得到许多有益的知识,为什么你却不愿意读书呢!孙权这番道理使吕蒙口服心服。孙权同时按照先紧后缓的原则,给他开出了应读的书目。孙权同时用圣人孔子的话启发他,孔夫子说,你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的去苦思冥想,不如去读书找答案。孙权还列举了光武帝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仍然手不释卷,曹孟德不顾自己年龄大,而仍然勤奋读书的事例教育吕蒙。吕蒙深知吴侯的苦口婆心的教诲,都是为自己能担当大任,于是,从此刻苦读书,孜孜不倦。除了读孙权布置的书目,还博览群书,有些年龄比他大的儒生都没有他读的书多。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赤壁大战后,曹操大败而归。然而周瑜在回江陵的途中病势沉重,他上书孙权,建议鲁肃代替他的职务。不久,周瑜在巴丘去世,孙权采纳了周瑜的建议,任命鲁肃为奋武校尉,接替周瑜,统领军队,同时任命鲁肃为汉昌郡太守,率军驻扎在陆口。

据《三国志》记载:“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遂之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江表传》又记:“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以卿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土,不亦休乎!’”又《资治通鉴》载:“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从以上这些历史记载中,我们不难看出,吕蒙自从孙权教其读书后,受益匪浅。他不但懂得打仗靠勇敢不怕死,而且还弄懂了许多兵法和战略战术。当鲁肃替代周瑜统帅东吴的军队后,他对吕蒙的印象中是个只会猛打猛冲的将军,虽然吕蒙因有战功地位日益显赫,但鲁肃从心中还是有些瞧不起他,待到鲁肃见到吕蒙,从吕蒙的言谈话语中,特别是吕蒙能为他对付关羽出谋划策后,鲁肃对吕蒙刮目相看,遂即转变了对吕蒙的看法。不仅在席间离开自己的座位,靠着吕蒙并排而坐,并且用手拍着吕蒙的背说你再也不是昔日那个东吴的阿蒙了,不仅成长为一位智勇双全的将军,而且是东吴一位治国安邦的人才了。他立即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两人从此成为生死相交的兄弟。

读了孙权教吕蒙读书的故事,我想起码从中可收到三点启发:一、要想成才就要读书学习。公务繁忙、军务繁忙、生意繁忙都不是理由。人生活在世界上,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要想人长进益,就要读书学习。特别是担当领导职务的人,管理人的人,更需要读书学习,要从历史的经验中懂得事理,以至于少走弯路,取得更大的成功。二、要明确读书的目的。读书的目的全在于知道过去的事,全在于指导实践。书是历史经验的记载,是文化传承的工具,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能为读书而读书。如果读书的目的不明确,书读的越多,人可能变的越呆,所以,孙权教吕蒙读书,不是为了你成为博士,不是让你钻进诗经里不出来,而是让他读进去再钻出来,懂得如何办好当前的事情。吕蒙读了一年的书,就大有长进,能为大都督鲁肃“密陈三策”。可见他读书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三、要活到老,学到老。孙权教吕蒙读书时举了三个例子,其中就有曹孟德越老越抓紧读书学习的例子。世界每天都是新的,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生活在世上的人,只有了解变化了的新形势、新情况,从而不断适应这种变化了的新形势,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战争年代是这样,和平时期也是一样。看起来每天太阳都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好像是一样的重复,实际上每一天的太阳和前一天的太阳都有着许多的差别。所以,人的活动必须天天创新,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枉活在世上。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