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伟信和叶问是什么关系,叶天士与叶问有什么关系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1 10:23:31

好莱坞模式下的个人英雄

《叶问4:完结篇》用叶问作为国家形象输出的敲门砖,显然经过深思熟虑。不过《叶问4:完结篇》叙事所采用的好莱坞模式,却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争议双方关注的要点无非两个:第一,个人英雄能否真实反映国家形象的本貌?第二,好莱坞模式在迎合西方观众的同时,是否丧失了国产电影叙述语言的独特性?——就第一个问题而言。

叶伟信和叶问是什么关系,叶天士与叶问有什么关系(21)

《叶问4:完结篇》显然片面地使用个人英雄,放弃群体英雄。为了凸显叶问传播中华武术的功绩,电影将其他武术家的形象刻意矮化,这或许会造成观众对国家形象新的误解。

就第二个问题而言,好莱坞模式对我国商业片的侵蚀也确实干扰了国产电影叙述语言的独特性。笔者认为,本土的电影叙述语言纵然没有经过长期沉淀、积累,但仍旧需要导演勇于尝试。

毕竟,本土的叙述语言讲本土的故事,才能让国家形象更加真实、立体。满足于在幻觉中进行“自我催眠”,并非长久之计。

叶伟信和叶问是什么关系,叶天士与叶问有什么关系(22)

作为商业产品的侠义之国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说:“电视机的奇迹不停地作为一个奇迹永远得到实现。”这句话放到电影艺术里也是合适的。的确,电视和电影的奇迹如此永恒,只要消费社会得以运作,奇迹就会作为产品源源不断地提供给消费者。

从《叶问4:完结篇》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到,侠义之国以商业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侠义精神已经不再是国家形象在编年史中的体现,而变成了电影银幕上闪烁着的视觉符号、消费符号。

叶伟信和叶问是什么关系,叶天士与叶问有什么关系(23)

观众对该电影的认可或许来自对侠义奇观的认可。国家形象的传播转化为国家品牌的传播,从而使国家形象这一概念变得狭隘。必须指出,国家形象除了在电影中成为商品之外还有其他多种维度的表现渠道。电影制作者需要避免电影中过度的商业干预,借此保护国家形象向度的完整性。

总而言之,21世纪华语电影中侠义精神和国家形象的融合机制是精细、复杂的,只不过我们仍旧要对国家形象输出的好莱坞模式有所扬弃,继承其对外传播的效度,摒弃“娱乐至死”的浅薄成分。

叶伟信和叶问是什么关系,叶天士与叶问有什么关系(24)

上一页23456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