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依琳(郑州大学) 指导老师:魏猛
3月22日,钉钉6.5版本对外发布,新版本推出了超过50项关注员工体验与创造的产品功能,其中包括免打扰的“下班模式”,开启该模式后(可自定义时间),钉钉会屏蔽所有群消息、个人消息,以及@通知,直到模式结束。
其中“免打扰模式”在发布会之前就引发了热议,登上微博热搜。有网友对这一功能的推出非常支持,并希望自己的老板赶紧用起来,也有网友认为,除了钉钉外老板有一万种方法联系到你。
“职场人苦加班久矣”是许多员工的心声,本来打工是为了赚钱,最后却似乎变成了“卖命”。上班“卖命”也就算了,下班也难得拥有自己的喘息时间。自从微信推出以来,来自职场的消息就难以被拒绝了。
于是一些根本拿不到加班费的“隐性加班”出现了。最后就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当我上班的时候,我在工作;当我不上班的时候,我还在工作。结果本来应该休息的时间得不到休息,“可以”做的工作,变成了“应该”做的工作,又演变成“必须”做的工作。
钉钉这个功能的推出短期来看,也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顶多是一个鸡肋式噱头。能够不看消息的人,没有这个功能也能不看;而其他人对这个免打扰功能,敢开吗?归根结底在于,“隐性加班”处于劳动法规难以监管到的灰色地带,一不小心就变“自愿”。
长期来看,这确实是一个好的方向。钉钉作为企业沟通平台的龙头企业,其一举一动都代表着行业的风向标,起码钉钉自身的员工,已经意识到了无孔不入的消息无助于更好地生活,也无助于更好地工作。在未来,当我们习惯这种新的上班模式,也许可以适度让下班变成“真下班”,比如将钉钉的下班模式纳入监管,对线上“加班”的定义和概念进一步细化,甚至说,有更标准的流程来判断一些呈交上来的微信截图,让广大劳动者“劳有所得”,不再出现变相的“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