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岩土圈就是由岩石组成的地壳和岩石风化出来的土壤组成;水圈就是覆盖在岩土圈之上的水体,包括海洋和江河湖泊;生物圈和人类圈就是生存活动在陆地和水圈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尤其是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人类活动痕迹。
大气圈就是覆盖包裹地球的大气层,就是人类每时每刻都在呼吸的空气。空气主要由氮和氧组成,按体积划分,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还有氦、氖、氩、氪、氙、氡等稀有气体加起来约占0.934%,二氧化碳约占0.04%,水蒸气、尘埃杂质等占0.002%。
大气密度与温度和压力密切相关,海平面大气压为101325Pa,也称为1atm,就是1个标准大气压。在零摄氏度1个标准大气压条件下,空气密度约为1.293kg/m^2。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压会越来越低,密度会越来越小,也就是越来越稀薄。
一般把大气层分为5层,从地表算起一层层上去叫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大气与外太空没有严格区分界限,到了距离地球数万公里的高空,还有稀少的大气粒子活动。地球的希尔球半径为150万公里,也就是地球引力影响范围为150万公里,因此在那里也还有地球的大气分子存在。
地球内圈主要是地球的实体部分,主要是指地壳下三个层次,即地幔层、地核外液体层、地核,又可细分为上地幔、下地幔、外地核、过度层、内地核。这种细分是因为每一个层次都不是突然变化的,而是逐步过度变化的。
地壳厚度平均约35公里,最薄的地方只有几公里(海沟),最厚的地方有70多公里(山巅);地幔层厚度约有2865公里;地核的半径约3471公里。从地表往下,越深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地幔温度约在1000~2000℃之间,地核温度在2000~6000℃之间。地壳核心压力可达360万个大气压强,物质密度约12.9g/cm^3。
有关地球各部分的详细情况,过去发过的文章中分别有过介绍,这里就不赘述了。
地球运动地球运动才是地球最值得介绍的部分,因为是运动才给了地球活力和生命。
太阳占有太阳系99.86%的质量,是当然的龙头老大,对太阳系有绝对的控制权。因此,只有太阳质量33万分之一的地球,从一出生,就和其他七大行星兄弟姐妹一样,被太阳引力牵扯着围绕着太阳公转。
但在出生不久,地球的运行状态就发生了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一颗和火星差不多大小的星球撞上了地球,科学家们把这颗星球称为“忒伊亚”。相撞的结果是与地球融合在一起了,这样地球的质量就增加了约1/8,才有了如今约60万亿亿吨。
这一撞,不但让地球“长胖了”,还把地球的自转轴撞歪了,原来垂直于太阳黄道的自转轴,歪了约23.44度,这样就歪着个脖子公转了。
还不仅如此,“忒伊亚”在撞击中融合近地球时,还撞飞了一大堆熔岩,这堆熔岩在地球引力作用下没有飞远,围绕着地球转了不久,又因为引力凝聚成一个星球,就是月球。从此,月球成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围绕着地球一转就是45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