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无端五十弦”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锦瑟》一诗,“锦瑟”就是中国古代的传统乐器——瑟。瑟在古代是一件很普遍的乐器,《诗经》中就有大量提及瑟的诗句,如“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又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周南·关雎)。
遗憾的是随着筝的流行,瑟逐渐被筝取代,最终失传了,所以时至今日,大多数人只是听说过这件乐器,但并不了解它。因为不了解,所以人们常把“锦瑟无端五十弦”简单地理解成瑟有五十根弦,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究其原因,还要从瑟本身讲起。
瑟到底有几根弦?
瑟的历史非常久远,传说为伏羲所作,也有说黄帝或者神农所作。根据《世本》的记载,庖牺(伏羲)制作了五十弦的瑟,黄帝让素女演奏,觉得声音太悲了,于是让人将瑟破成了二十五弦。各类史料中记载的瑟共有六种弦制,分别为十九弦、二十三弦、二十五弦、二十七弦、四十五弦、五十弦,其中最为普遍的二十五弦瑟。
伏羲氏
目前出土的古瑟中最早为春秋时期的,有十八弦、十九弦、二十一弦和二十六弦四种弦制。出土数量最多的是战国时期的,弦数从十九到二十五弦不等,但最主流的是二十五弦,这一点和史料中的记载是一致的。至于《世本》中记载的五十弦瑟,本就是传说,无法考证,而且时至今日我们也确实没有发现过五十弦瑟的考古实物。
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五弦瑟
瑟在周代至战国期间的使用曾经非常广泛,但是从东汉以后,已经在乐队中居于次要地位了。到了隋唐及后世,虽然也有小范围的使用,但是已经明显被边缘化了,所以在形制上也就没有了太大的突破(如弦数、大小、结构等)。因此,种种迹象表明,瑟从战国时期基本就被定格在了二十五弦。
“锦瑟无端五十弦”应该怎样理解?
“锦瑟无端五十弦”直白的解释是:锦瑟无缘无故地(成了)五十根弦,既然是变成了五十弦,说明之前不是五十弦。假定这是一张最普遍的二十五弦瑟,如何让它变为五十弦呢?答案很简单,从中截断就可以了,所以很显然,这句诗里隐含着更为深刻的寓意。
二十五弦瑟
大家在中学时一定学过“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知识渊博一点的一定听过“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看古装剧多的一定知道“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琴和瑟经常一起出现,因为它们的音色和谐互补,久而久之,后人用“琴瑟和鸣”指代夫妻关系和睦美好。所以,诗中的锦瑟无缘无故地被截断了,也就象征着夫妻双方被迫分离。
关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等,总之是伤感的基调。但是诗的可贵之处也正是在于诗人并没有直白地点明,而是用了一种隐晦的寓意,为全诗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引发后人的无限遐想。或许感情就是这样,越是直白越是无趣,越是含蓄才越值得品味。
锦瑟
唐·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