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人群的地方“面子”的生命力总是格外旺盛,哪怕这种面子只是幻想,比如古有“叶公好龙”:男主叶公以各式各样的龙形象装点门面,此嗜好引人围观,但当真龙光临叶公居所时,他却抱头鼠窜,丝毫不见对龙的喜爱。
虽然龙只是中国人虚构出来的图腾崇拜,叶公好龙一事也只是人们的笑谈,但历史上真实的叶公却因“叶公好龙”这个成语被贻笑千年,今天的叶地百姓还在为他们的父母官鸣不平。当我们揭开“叶公好龙”背后的真相后,也许会对此少几分嘲笑,反而多几分同情和自我反省。
据清同治辛末《叶县志》、《汉书》、《皇览》等史料记载,“叶公好龙”的人物原型是春秋时期楚国名相沈诸梁,因其所在封地在叶邑(今河南叶县南旧城),故自称叶公,“叶县西北去城三里,有叶公诸梁冢,又曰叶君丘,近县祠之”。相传真实的叶公确实有画龙的嗜好,但此举载入正史并非因为沽名钓誉之私欲,而是为了兴修水利、造福当地百姓。
叶地是浅山丘陵向平原过渡的地带,因为地形原因,该地常年雨季发生洪涝灾害,而雨季过后发生旱灾。对此叶公曾发动当地百姓开挖具有防洪、蓄水功效的东、西二陂以解决水患,据悉该治水方案不仅福泽当地百姓,为后世水利专家设计水利工程也提供了宝贵经验。而画龙则是叶公治水方案中的一个小插曲,因为治水方案需要绘制水域地图,叶公就在自家院墙上画,在每个出水口上画上神话里掌管降水的龙形象。
综上,如此一个为民谋利的实干家,很难将他同“叶公好龙”中装腔作势的形象联系起来。如果我们进一步了解到这位名相救国君于危难的事迹后,会发现他与“叶公好龙”中那位沽名钓誉之辈完全是截然相反的两类人。
据《史记·三十世家·楚世家》中记载:楚惠王十年楚国大夫白公胜起兵谋反,挟持了楚惠王。叶公带领叶地兵将平息白公胜叛乱并取得成功后,并没有拥兵自重趁火打劫篡夺楚惠王之位,而是奋力救出楚惠王协助恢复楚国秩序。
众所周知,在春秋战国时期一旦臣子手握大权,总会发生谋权篡位的相似历史。但即便楚惠王出于感激将军政大权都交给叶公,使得他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位时,叶公也没有表现出意欲将国君取而代之的野心,反而后来将大权让给了公孙宁、公孙宽两位年轻人,自己回叶地安度晚年,史称“叶公让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