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
到了2月10日,广州的病症已经发展到了305例,死亡5例。
国家卫生部开始关注,并派专家团奔赴广州介入此事。
比疫情扩散更快的是谣言和恐慌。
一时间,社会上出现熏白醋、喝板蓝根能预防怪病的传言。
一夜之间,百姓开始大批量抢购药品。
平时不到10元的大包板蓝根飙升到30多元,白醋价格也节节攀升。
药店的板蓝根、口罩、维生素等常用药品都被抢购一空,一种莫名与未知的恐惧席卷全国。
2003年2月24日,非典传入北京。
半个月左右,北京变成了一座围城,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出不去。
为了更加精准地对非典进行针对性治疗,专家决定紧急征用北京小汤山疗养院,建设非典疫情定点医院。
从3月下旬开始,河南、浙江、四川、内蒙古等大小十多个省都相继爆出了非典病症,一时间,全国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4月9日,内地感染数量已经提升到1290例。
伴随着非典的扩散,全民的抗疫行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勤洗手、量体温、少串门”的口号,传遍了大街小巷。
那时的我还在上初中。
每天上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测量体温。
每个教室里也都支起了醋盆子,每天坚持熬醋消毒。
所有人都打起了十二万分精神,誓与这场疫情斗争到底。
4月底,非典在全球爆发。
在香港有超过1200人被隔离,新加坡超过900人,而台湾则隔离了约15万人。
加拿大也发布了多份隔离令。
新加坡和香港的学校分别停课两到三周。
北京宣武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相继转型成为非典定点医院。
截至5月5日,全球非典确诊病人和部分疑似病人累计6583例。
但是,就在全民鼓起勇气,准备与非典决一死战时,奇怪的一幕出现了:非典突然鸣金收兵。
5月9日,北京宣布:医务人员的非典感染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社会面的非典病例也呈大幅下降趋势。
短短一周,天地之别。
5月21日,北京最后一名病例从北京地坛医院出院。
5月23日,北京市747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解除隔离,北京非典患者的救治工作结束,非典传播链完全切断。
紧接着,中国内地实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既往疑似转确诊病例数均为零的“三零”纪录。
7月13日,世卫组织宣布:全球非典患者人数、疑似病例人数均不再增长,本次非典过程基本结束。
忽然之间,非典说没就没了。
有专家分析,非典突然消失的原因,依赖于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和全体医护人员的努力。
但更多的人认为天气变暖才是主要原因。
非典病毒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死亡速度会急剧增加,从而才会消失殆尽。
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累计非典病例8422例,涉及32个国家及地区,死亡人数919人,病死率近11%。
这个数据放到现在来看,和新冠相比不值一提。
但在当时,是一代中国人心中的噩梦。
如此高的病死率,如果持续下去,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