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有没有感觉整个人跟这天气一样燥热?仿佛每一个毛孔都在用力的呼喊——我好热!
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蓄积,从而引发神经系统受损的一种疾病。从病因上来说,中暑是一种物理条件致病的疾病,即高温。因此中暑有特定的发病季节和环境,最常见的发病季节当然是夏季,最常见的发病环境就是各种高温环境,比如炼钢炉等。不要小看中暑,中暑可是一种致命性疾病,病死率高,了解中暑不仅可以预防自身中暑,也有助于及时识别、帮助中暑者,使他们脱离危险。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温度为36~37℃。
人体的温度是相对恒定的,正常人在24小时内体温略有波动,一般相差不超过1℃。生理状态下,早晨体温略低,下午略高。运动、进食后、妇女月经期前或妊娠期体温稍高,而老年人体温偏低。
人体的体温必须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人体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当环境温度为21℃时,大部分的体热(71%)靠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方式散热,少部分的体热(29%)则由蒸发散热;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变小,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散热量减小,而蒸发的散热作用则增强;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散热方式就不起作用了,这个时候,蒸发就成为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人体蒸发有两种方式:即不感蒸发和出汗。
人体及时处在低温中,没有汗液分泌时,皮肤和呼吸道都不断有水分渗出,然后蒸发掉,这种水分蒸发成为不感蒸发,其中皮肤的水分蒸发不为人们所察觉,又称为不显汗。人体24小时的不感蒸发量为400~600ml。婴幼儿不感蒸发的速率比成人大,因此,在缺水时婴幼儿更容易造成严重脱水。不感蒸发是一种很有成效的散热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