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区分酸是几元酸,怎么判断一元还是多元酸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6 07:04:26

近年来,人们对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关系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继益生菌、益生元、合生元之后,后生元进入人们视野。“后生元”的提出,与益生菌关系紧密。益生菌的定义中特别强调了活体微生物,它的健康促进作用也被广泛证实。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人员发现有些非生命物质,如灭活的菌体、代谢产物、细胞上清液等也可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为了将这些物质与益生菌进行区分,后生元(postbiotic)的概念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

怎样区分酸是几元酸,怎么判断一元还是多元酸(1)

1

什么是后生元

简单来说,后生元是益生菌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益生菌代谢成分的统称,包括死亡菌体及其代谢产物。2021年5月,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发布了后生元共识声明:后生元是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无生命微生物和/或其成分的制剂,包括无生命的菌体、菌代谢产物和/或菌裂解后成分。其中,代谢产物主要有胞外多糖、短链脂肪酸、细菌素和有机酸等;菌体成分主要有脂磷壁酸、磷壁酸、肽聚糖、衍生多肽和细胞表面蛋白等。

2023年2月,国内首个后生元团体标准《益生菌制品乳酸菌类后生元》正式发布实施,标准中首次将后生元定义为:对宿主健康有益的遗传背景明确的灭活微生物和/或菌体成分,包括或不包括其代谢产物的制品;化学合成的成分以及病毒/噬菌体及其产物除外。基于目前科学研究及产业应用现状,后生元的定义和范畴仍在不断完善和拓展。

怎样区分酸是几元酸,怎么判断一元还是多元酸(2)

2

后生元的来源菌株与安全评价

后生元的来源菌株的遗传背景和生物学特性需明确且公认安全,且在菌株水平进行鉴定、健康功效和安全性评价。后生元保有与活菌相同活性的菌体成分,即使经过高温处理和胃肠道的消化,也具有高度生理活性。对制备的后生元要进行成分分析,明确功效因子及可能产生的潜在有害物质,之后进行毒理学、药效学和药代学分析,确定后生元的安全性、健康功效和最适摄入量。目前,国内外关于后生元的安全评价尚未形成共识,有待进一步完善。

怎样区分酸是几元酸,怎么判断一元还是多元酸(3)

3

后生元的健康作用

尽管后生元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后生元具有以下几种促健康功能:

增强机体免疫力

抗炎、抗过敏。例如,后生元中的丁酸盐可以减轻肠道炎症反应。

调节肠道菌群

后生元中含有乳酸、细菌素等抗菌物质,能够促进肠道微生态平衡。

调节机体代谢

后生元在对抗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代谢性疾病中均有作用。

增强上皮屏障作用

后生元能够保护胃肠粘膜。例如,副干酪乳杆菌衍生的后生元可以保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

其他

促进皮肤健康,对抗结直肠癌。

目前后生元的健康作用研究主要基于体外和动物实验,还需要进一步开展人体临床研究进行验证。

4

后生元的优势

同益生菌类产品相比,后生元不仅可以模拟益生菌的促健康作用,还具有以下优势:

1.分子构成明确。

2.安全性良好,避免了活菌产生免疫反应、传递耐药基因等问题。

3.质量稳定,储存期长。

4.加工方式便利,不受加热和pH影响,可与抗生素联用。

5.产品应用广泛,既能替代益生菌应用于乳品、饮料等加工食品,也能用于不适用添加益生菌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

5

后生元的应用

一方面,后生元在食品工业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可作为食品营养补充或生物防腐剂等。另一方面,后生元在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具有积极作用,可用于改善肠炎、缓解便秘,也可用于缓解过敏,在医学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将后生元添加于药品、营养保健品中,可能会成为辅助治疗某些疾病的新方法、新手段。

怎样区分酸是几元酸,怎么判断一元还是多元酸(4)

后生元可以从免疫调节、代谢调节、增强上皮屏障等方面促进人体健康,并具有与益生菌相比的诸多优势,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安全的替代品,在功能性食品、营养品或药物等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后生元食品和药品的安全性还有待深入研究与评估。因此,未来后生元的研究方向应集中在作用机制探索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以更好地利用后生元解决健康问题。

参考文献

1.Salminen S, Collado MC, Endo A,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Association of 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ISAPP)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efinition and scope of postbiotics.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21,18(9):649-667.

2.Vinderola G, Sanders ME, Salminen S, et al. Postbiotics: The concept and their use in healthy populations. Front Nutr. 2022, 9:1002213.

3.Li HY, Zhou DD, Gan RY, et al.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Probiotics, Prebiotics, Synbiotics, and Postbiotics on Metabolic Diseases Targeting Gut Microbiota: A Narrative Review. Nutrients. 2021, 13(9):3211.

4.Ma L, Tu H, Chen T. Postbiotics in Human Health: A Narrative Review. Nutrients. 2023,15(2):291.

5.Thorakkattu P, Khanashyam AC, Shah K, et al. Postbiotics: Current Trends in Food and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Foods. 2022, 11(19):3094.

6.后生元的研究及应用现状专家共识[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3,35(2):218-222.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撰稿:杨倬

编辑:周莹

审核:卓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