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_ 重耳复国
归国后,晋文公论功行赏,“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但却“未至隐者介子推”,竟然把曾有割股疗饥之功的介子推给遗漏了。《史记》解释说:因为临时发生了周襄王弟弟叔带叛乱,晋文公忙于出兵勤王,才把封赏介子推的事给耽搁了,并认为在遗漏封赏这件事上,介子推本人也是有责任的,因为“推亦不言禄”,所以“禄亦不及”。
其实,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那么多从者都受到封赏,偏偏就落下了有割股之恩的介子推?这其中狐偃等人恐怕是说了坏话的,晋文公本人对自命清高的介子推或许也心存不满。即便没有不满,至少也是不亲近的。
上图_ 晋文公与众大君 (狐偃在图右一)
反过来,介子推对晋文公也并没有那种盲目崇拜的心理。他割股食君纯粹是为了尽臣子本分。至于晋文公能重回晋国,绍继大统,介子推认为那是天命使然,而非人力所为。晋献公有九个儿子,最后“唯君在矣”。“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在介子推看来,是上天让晋文公最终得主晋国,从亡的臣子们贪天功以为己力,这跟盗窃别人财物有什么区别?
介子推的态度是:“下冒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也就是说,他不仅瞧不起狐偃、赵衰等人,而且还将批判的矛头直指滥赏的晋文公,表示自己与这样的君臣无法在一起共事。
上图_ 赵衰和晋文公
据载,介子推曾做了一首龙蛇之歌(也有认为是介子推从者所作)已表明心迹,其大意是:“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这里说的龙无疑是指晋文公,五蛇中那“各入其宇”的四蛇泛指赵衰、狐偃、狐毛、贾佗、先轸、魏武子等人,那“独怨”且“不见处所”的一蛇则指的是介子推自己。
据说晋文公听到龙蛇之歌后,使人寻访介子推,并将绵上之田封给介子推,表示“以记吾过,且旌善人”。这无疑是一番政治作秀,借虚封介子推来彰显自己不忘旧恩的仁君形象。
晋文公对介子推的性格非常了解,既然介子推能辞官隐居,怎么可能复受绵上之田?据说晋文公派人进山寻访介子推,并想出了烧山逼介子推出山的损招,最终,介子推被烧死在山上。
上图_ 介子推 庙
关于介子推之死,古籍记载不一,有说是隐居而死,也有说是被寻找他的人烧山烧死的。就后一种说法而言,那烧山之人非蠢即坏。如果不是愚蠢,那就是一种故意为之的阴谋。而如果这种阴谋论成立的话,其幕后或有更阴险的主使之人。至于这幕后主使到底是谁,你品!你细品!
作者:空桑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左传》《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新序》《说苑》《史记》《初学记》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