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反驳夏虫不可语于冰,夏虫不可语冰三个局限性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6 17:05:17

如何反驳夏虫不可语于冰,夏虫不可语冰三个局限性(1)

一个人面对质疑时的态度,

取决于认知水平的高低。

作者:洞见yebo

行为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习惯性反驳”

这种心理的人,不管你跟他说什么,他张口就否定你,跟你唱反调。

你说东,他讲西,你谈价值观,他聊方法论。

你越是试图跟他讲道理,谈逻辑,便越是感到心力交瘁。

其实,这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认知的差异。

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他所看到的世界,和他思考问题的方式。

《庄子》里说:“井蛙不可语于海者,夏虫不可于语冰者。”

认知水平不同的人,根本无法沟通。

1

作家格非,在小说中写过这样一个大学生。

有次上文学课,老师讲到神话中的张果老。

正讲到:“张果老倒骑毛驴,正走着……”

未等老师说完,这位同学立马站起来,打断老师说道:“张果老究竟是往前走呢,还是往后退?”

老师回答:“当然是朝前走。”

这位同学大声说道:“他明明是倒骑毛驴,你怎么能说往前走呢?”

老师哑然。

讲到《论语》时,老师说:“孔子教导我们,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位同学站起来质问:“孔夫子高堂健在,却四处周游,并不是游必有方啊,这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老师听后,气得半天没说出话来。

后来讲到宋诗,老师提到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夸赞说:

“春江水暖鸭先知,简单一笔,见微知著,简直妙极。”

刚说完,这位同学就发出质疑:“这诗哪里妙,鹅也先知,为什么偏偏只说鸭呢?”

听了这话,老师再也忍不住,一拍桌子,把他赶出了教室。

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道:

你要克服的是你的虚荣心,是你的炫耀欲,你要对付的是你时刻想要出风头的小聪明。

就像故事中的学生,不管听到什么,总是习惯性地质疑,以达到哗众取宠的目的。

层次越低的人,就越是喜欢耍弄小聪明,热衷于在言语上战胜别人。

如何反驳夏虫不可语于冰,夏虫不可语冰三个局限性(2)

2

有一位研究古代服饰的老教授,经常去逛旧书市场。

有次他和助手去淘书,在旧书摊上翻了半天,挑中一本关于清代服饰的画册。

书摊老板看到后,说:

“你们眼光不行啊,这本画册是大路货。再挑挑吧,我这边有《芥子园画谱》,要不看看?”

老教授笑着说:“不用,这本很好,我们就要它。”

书摊老板嘲笑说:“你们这些老先生,喝了些墨水,就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可在书籍这块,哪些书值钱,还是我懂。”

一旁的助手看不下去了,便上去与他辩驳,双方各自不服气,争吵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老教授赶紧拉着她离开。

回去路上,助手仍然闷闷不乐,她问:“这个书贩如此羞辱人,您不生气吗?”

老教授微笑着说:

这有什么好气的,他一个书贩子,当然只懂得拿值不值钱来衡量书,却不明白,有些书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计算的。

苏轼有句脍炙人口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每个人所处位置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正如故事中,书贩关注书的金钱价值,而那位教授看重的是研究价值。

站在不同的立场,即使费尽口舌,彼此间也无法说服对方。

认知层次高的人,能容忍对方观点的不同,懂得尊重,不会急着去反驳。

如何反驳夏虫不可语于冰,夏虫不可语冰三个局限性(3)

3

画家黄永玉,有一回遭到同为书画家范曾的诋毁。

范曾在报纸上撰文,说黄永玉的画,巧密有余睿智不足,只学习西洋画,缺乏中国画的功底,停留在表面,不足以称为大师。

“要是虚心学习国画,还有可能成为一个二三流的画家。”

除了文字上的攻击,范增还特地画了一张插图。

画中他将黄永玉描绘成一条狗,然后被洋人牵在手中。

如何反驳夏虫不可语于冰,夏虫不可语冰三个局限性(4)

文章发表后,一下子引起哗然,很多人都为黄永玉感到愤愤不平,与范曾打起了口水战。

出乎意料的是,黄永玉本人却从头到尾,都没有作出回应。

私底下,有朋友问起,他指着范曾的批评笑呵呵地说:

话说得难听,见解还是有的。

从那之后,他花了大量时间,去临摹和钻研国画。

最终将国画、油画和版画三种技艺融为一炉,形成了特有的风格,成为一代宗师。

任正非曾说过:“不要怕批评,要感谢骂我们的人,他们是在帮我们进步。”

很多真知灼见,其实都藏在难听的话里。

面对批评质疑,认知水平低的人,只会下意识地反驳,也就拒绝了成长。

而认知水平高的人,却能敞开心扉接纳不同的意见,从而完善自己。

4

一个人面对质疑时的态度,取决于认知水平的高低。

认知水平低的人,一味逞口舌之争,无论别人说什么,都会下意识地反驳。

而认知水平高的人,站得高,看得远,更能包容不同的声音。

投资人查理·芒格曾提出一个“认知模型”,他将认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一元思维认知。

低认知的人,都是单线思维,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无法和外界的观念兼容。

就像第一个故事里的学生,不管你说什么,他第一反应就是打断你,与你争辩。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选择性注意”。

就是指低认知水平的人,只能看到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却总紧盯着别人的缺点和漏洞。

当遇到事实和自己的认知相违背时,他们总是通过辩驳,来获得言语上的胜利。

第二层,二元思维认知。

“我不同意,但我尊重你”,这是二元认知模式的人,最常说的一句话。

这种人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能认识到世上没有绝对的正确或错误。

就像第二个故事中的老教授。

书贩出言嘲讽,他反而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明白每个人的局限性。

具有二元思维认知的人,从不做无意义的争辩,即使看法不同,也会报以理解和尊重。

第三层,多元思维认知。

多元思维认知的人,他的认知系统在大脑中就好比一棵大树。

源源不断地吸收外部的信息,自动进行筛选,去芜存菁,给自身提供养分。

就像第三个故事里的黄永玉,面对质疑,非但没有驳斥,反而吸收了其中有益的部分。

这种人,往往能将自己调成兼容模式,通过博观而约取,不断打破自身边界。

5

最后,来看一张图。

如何反驳夏虫不可语于冰,夏虫不可语冰三个局限性(5)

这张图描述的是邓宁-克鲁格心理效应,也称为“达克效应”。

它是指一种认知偏差,认知水平低的人,往往更容易自信爆棚,但这只是由于错估自己,而产生的一种虚幻的自我优越感。

人与人的行为差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这种认知上的偏差。

认知水平越低,遇到与自己观念不一致的人,就会产生强烈不适,于是将自己的感受和意愿,强加到别人身上。

认知水平高的人,就算与别人观点相异,也不会急于驳斥。

而是懂得包容,站在对方角度思考,并且兼收并蓄,提升自己。

瑞·达利欧在《原则》这本书中,提出了“极度开放”的原则。

面对问题时,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才能破除旧的心智框架,不被自我所局限。

提升认知水平,首先得承认自己的无知,向外探求,向内思考。

少辩驳,多自省,在兼收并蓄中,一步步打破既有的认知壁垒,实现思维跃迁。

点个赞吧 ,与朋友们共勉。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