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1 10:4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许雅文
《十二月令图轴》二月杏花绽放
时令时节,有多少充满意趣的民俗被我们忽略了?
看看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一睹古代平民精致的生活场景。农历二月,春意盎然,人们纷纷走出户外,踏春,嬉戏,男人们则携带着猎具,狩猎,观景。
今天,正值春分,虽然少了阳光明媚,但也已经雨霁风清,不枉“春色惹人醉,杨柳万千条”,让我们一起来追忆下民俗,。
春分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一天时间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古时以立春至立夏为春季,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时节,一般算做踏青的正式开始。一些民俗则和踏青分不开,比如放风筝,比如簪花。看看这些习俗,古人就是有意趣,将原本清淡的生活过成一首诗。
放风筝
图片来自红动中国“若隐无言”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渐暖的春意中,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投入自然的怀抱。
春分前后清气上升,微风飘荡,正是放风筝的最好季节。春分日,妇女小孩放风筝,并在风筝上写上祝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祈盼。
风筝最早源于我国。据传,第一只风筝是巧匠鲁班受到鹞鹰盘旋的启发,“削竹为鹊,成而飞之”。
最早的风筝称为“鸢”。自从我国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开始用纸糊风筝,自此又出现了“纸鸢”一词。
据明人陈沂《询刍录》说,五代时“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人作声如筝”。从此才开始叫“风筝”。
放风筝是一种很好的全身运动。踏青时节,一线在手,视风筝乘风高飞,随风上下,飘忽不定。在放风筝的过程中,由于要不停地跑动、牵线、控制,有利于放松钮骨,活动肌肉。
《续博物志》中说:“春日放鸢,引线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
《燕京岁时记》中还进一步阐明放风筝对眼睛有好处:“儿童放风筝之空中,最新清目。”这是由于在放飞时,眼睛要一直盯着高空的风筝.远眺作用可以调节眼肌功能,消除眼的疲劳,从而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
簪花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