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放风筝有什么预兆,放风筝是意味着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6 16:38:08

《簪花仕女图》

春分时节,桃红柳绿,朵朵花开自然也少不了簪花的习俗,据说这天无论男女老少都簪花。

立蛋

第一次放风筝有什么预兆,放风筝是意味着什么(5)

春分立蛋,也称春分竖蛋,是指在每年春分这一天,各地民间流行的“竖蛋游戏”,这个中国习俗也早已传到国外,成为“世界游戏” 。

4000年前,华夏先民就开始以此庆贺春天的来临,“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流传至今。

为什么要在春分这一天竖鸡蛋呢?

据说,这一天最容易把鸡蛋竖起来,其中还有一些科学道理。据专家介绍,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刚好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很有利于竖蛋。

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竖蛋和时节并无关系,鸡蛋的表面其实是高低不平的,有许多突起的“小山”。根据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个合适的“小山”支点,就能使鸡蛋竖立起来了。

果壳“万象”曾说,立蛋的关键是“手稳耐心,内心纯洁”。

不管怎样,不妨在这天试一试手气,让生活平添一些乐趣。

送春牛图

第一次放风筝有什么预兆,放风筝是意味着什么(6)

据杭州地情网上介绍,杭州的确有春官送“春牛图”预兆丰收的风俗,但是史载并不是在春分日,而是在民间立春日。

此俗始于南宋,俗称“打春牛”。《武林旧事》载:立春“前一日,临安府造进大春牛,设之福宁殿庭。及驾临幸,内官皆用五色丝彩杖鞭牛。”

《梦粱录》载:“街市以花装栏,坐乘小春牛,及春幡春胜,各相献遗于贵家宅舍,示丰稔之兆。”

清末,杭州尚有此俗。立春前一日,杭州府知府等人均着官服,至庆春门外先农坛迎请勾芒神,供于神亭。勾芒神,长约二尺,头有双髻,立而不坐,手执牛鞭,似牧童之像。

此俗至民国而废,仅存一般无业游民,身穿红袍,头戴乌帽,扮作春官模样,而手持《春牛图》,上画红、黄、青、白各色土牛,并书来年农事节候,串门挨户,去送《春牛图》。或有以麻袋蒙头,作牛鸣声,由春官牵之,至店家唱曰:“黄牛到,生意俏”;至农家则唱:“黄牛到,五谷好”,以索取钱物。

野外挑野菜

第一次放风筝有什么预兆,放风筝是意味着什么(7)

朱淑真《春日杂书十首》:写字弹琴无意绪,踏青挑菜没心情。

岭南地区有“春分吃春菜”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

逢春分那天,人们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

饮食方面则有春菜,春汤,春酒等。

其实,杭州人也爱野菜哈,那种新鲜的田野里的味道,有谁不爱呢?马齿苋、马兰头、荠菜……春天来了,清新爽口的野菜可以吃起来了。

祭日祭祖

帝王春分祭日,民间春分祭祖,流行于浙江、四川、福建、广东、江西等地,尤以南方的客家人聚居区为盛。客家人尊崇祖先,重视血脉亲情。客家俗语讲“草鞋脚上,灵牌背上”,意思是说,即使生活飘忽不定,也不能丢下祖宗牌位。客家人祭祖有公祭和私祭两种,公祭是合族祭祀,私祭是家庭祭祀。公祭又有春祭、秋祭和年节祭3种。在赣南、闽西、粤东等地区的客家人,春天祭祖一般从春分这一天开始,一直持续到清明之前。俗信清明过后墓门就要关闭,祖先就享用不到后人的祭祀了。

上一页12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