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春的解释方法,踏春的真正意思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6 17:42:42

【游】

出行,游走也。

中国人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古理解得就很透彻,金句“天人合一”,早已成为行为规范和行动选择。

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可不仅仅是农家耕种要趁早,还有在春暖花开时,呼朋唤友、相邀出游、独享春意、亲近自然之意,要不怎么会有“踏春”一说呢?

时代在变,有一样亘古不变,那就是生活的情趣。古人受制于交通工具有限、路途艰险道路不变,“出村游”“出县游”“出府游”就已不错了,哪像今人,乘高铁坐飞机远洋轮,“出省游”“出境游”,朝发夕至好不通畅。

古人近处寻幽,今人世界赏景,时间带不走中国人走四方的出游意趣。

走吧,看沧桑繁华;游吧,去四海天涯。

踏春的解释方法,踏春的真正意思(1)

“踏春”这一习俗是如何演变而来的?

现在的春节假期,很多人都会出门踏春。

不知道“踏春”这一习俗有没有什么来头?

“踏春”习俗由来已久,不过,踏春的日期因时、因地而异,有正月八日踏春的,也有农历二月二日或三月三日踏春的。

踏春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尚书·大传》曰:“春,出也,万物之出也。”在西周,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就已成为礼制。据《礼记·月令》载:“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至,以迎春东郊。”先秦时,齐国有“放春三月观于野”之俗;鲁、楚也有春日出游之习。这种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对后世影响深远。

究其起源,与上巳节的出现有关。上巳节,日期为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而得名,其源头可追溯到远古。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比较固定的上巳节,春游踏春也成为民俗活动。据《韩诗》:“三月桃花水之时,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于溱洧两水之上,执兰招魂续魄,拂除不祥……《续汉书·礼仪志》曰: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涤祓除宿垢,为大洁。”这时踏春活动的主题,突出了“招魂续魄,拂除不祥”的“沐浴祓禊”。

秦代以后,上巳节中过于放纵有关的节俗逐渐遭到禁止。除南方一些少数民族风俗以外,只有迎春、踏春等少部分活动得以流传,而原有的求配偶、求生育的性爱色彩渐渐消弭。

“踏春”于魏晋时期盛行,在唐宋时期成为大众化春游活动。沐浴明媚的春光,人们结伴春游,在踏春中赏春景、感春意、沐春风,观赏山川风光,游览名胜古迹,做些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竞龙舟、采百草、狩猎等运动,以消灾驱邪,强身健体。到了明代,踏春已基本成为一种“定制”。

不信?文人*客留下的诗句即是证明。

唐朝刘禹锡在《竹枝词九首》中提到:“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春来。”

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卷三中说:“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州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水面画楫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歌欢箫鼓之声振动远近,其盛可以想见。

踏春的解释方法,踏春的真正意思(2)

古人出游都有啥装备?

古人踏春不仅形式多样,而且携带的“装备”也是五花八门,咱们从衣、鞋、包等方面来说吧。

“忆昔轻装万里行,水邮山驿不论程”,这是热爱郊游的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一句话道出了出游时所穿的衣服。春日气温回升阳光明媚,出行时最好穿着轻柔舒适的衣服。

现在我们去登山游玩,肯定也要穿得轻便,如果要去山林,专家则会建议,最好穿袖口、裤腿束紧的衣服,避免被虫子“趁虚而入”。

郊外爬山踏春,一双好的鞋子非常重要。热爱登山郊游的李白有诗云:“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其中提到了那个时代比较流行的“登山鞋”——谢公屐,这是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登山时穿的一种木鞋,该鞋鞋底安有两个木齿,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便于走山路。

现在户外出行的人们普遍选择户外鞋,专业的户外鞋不仅能起到良好的支撑和保护作用,还会有效减缓双脚在户外途中的疲劳。不过,如果是一般的郊外踏春,当天即回,轻便舒适的户外鞋即可。

“上公遗我游嵩具,匜盥杯盂色色全”,宋代诗人文彦博的一首诗,记载了富弼送其游山器的事。这个游山器是用竹子为材料编制而成,坚固而质轻,可以方便地携带日常用品和其它登山用品。这种“游山器”相当与现在的背包。

当然,现代具有较强背负系统的背包可比这“游山器”方便多了。不仅轻便,功能也强大。

“芒鞋斗笠千年走,万古长空一朝游” “竹杖芒鞋轻似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两句诗词中提到了登山郊游所需的“斗笠”“竹杖”,即现在所说的帽子和登山杖。北方的春天多风,踏春郊游时,一顶防风保暖的帽子必不可少。

踏春爬山古人带竹杖,今人带登山杖。如今的登山杖,可不止竹子一种材质,碳纤维的、钛合金的、铝合金的等,还考虑舒适度,设计上也是各种花心思,什么保护防摩擦材料,什么吸汗功能,总之在满足登山的需求上,还要考虑使用者的体验感受,简直甩竹杖N条大街了。(来源|青年时报)

版权申明

如无特别说明,本号刊载的文章,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本号会第一时间删除,谢谢。文章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