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放的风筝,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玩具,但是在古代,却有很多人想把它用于战争。
关于风筝的传说有很多,据说战国时期,楚国想攻打宋国,但是宋国的都城很大,不知虚实,怎么办呢?有个巧匠公输般,制作了一只木鸟,人坐在上面,放飞起来,就可以在空中侦查宋国的城池。这应该是风筝最早的传说了。
公输般
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信史记载,而且这个故事是和另外一个故事连起来讲的:据说公输般做了一只木鸟,敲三下就能飞起来。谁知道公输般的爸爸坐了上去,想试试,一连敲了十多下。木鸟就一直飞到了吴国。吴国人以为是妖怪来了,就把公输般的爸爸*了。这个故事,后来成了《缺一门》的原型。
以及从这个传说演绎的电影《十全九美》。
还有一个说法,韩信也做过风筝。原来他想谋反,汉高祖刘邦出外打仗,不在宫里。韩信想挖地道进宫,但是不知道地道该挖多长合适,他就放了一只风筝,坐在上面测量未央宫的长度。但是虽然测量成功了,但地道没有挖成,汉高祖回来就把他*掉了。
南北朝时梁的大将侯景叛乱,把梁武帝围在一座名叫台城的孤城里,没法冲出去送信。有个叫羊车儿的人,教小孩子们做了许多风筝,把诏书系在风筝上,一天趁大风刮起来,就把风筝放起来。可惜的是被敌人看见了,还以为是妖术,就把这些风筝射了下来。
北齐时,有一种能载人滑翔的纸鸢,应该也是风筝一类的东西。《资治通鉴》卷一六七记载:北齐文宣帝高洋下令*光元魏宗室,让囚犯元黄头等人乘坐一种纸鸟,从金凤台上向下飞,能够安全着陆的,便可免其死罪。众死囚纷纷飞下,结果都摔死了。只有一个叫元黄头的死囚滑翔成功,但还是被关押起来,最后饿死在监狱里。
这种东西即便不是风筝,也应该是带翅膀、能够加强空气阻力的。否则元黄头不能滑翔成功。但也证明这种东西很不靠谱。武侠片里靠大风筝就能救命的,肯定实际操作起来是不现实的。
史书上记载的成功的案例,是唐代的张伾送信解围。
唐朝的时候,有个叫田悦的大将叛乱,派兵围攻临洛城(今河北永年)。城里的守将叫张伾,赶紧想办法求救,但是已经被敌人围住。他就用纸扎了一个大风筝,把线做得又长又结实,趁大风放起来,有一百多丈高,飞,过敌人军营上空。田悦也发现了,急忙派弓箭手射那只风筝,谁知道风筝飞得太高,根本射不到。
于是,田悦眼睁睁地看着风筝飞走了,把城里的消息带到了邻近的军队。于是,很快援兵到来,赶走了田悦。
然而也仅此一例而已,所以靠风筝传递情报、侦查敌情,是不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