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失败的特征及原因,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和启示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6 22:15:03

晚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之间爆发了甲午战争,结局以清朝惨败告终。这场战争的失败,不但终结了求富、自强为目的洋务运动,还将整个国家拖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为什么看似强大的清朝就被蕞尔小国日本打败,归其原因是清朝陆军毫无斗志,仗打得一塌糊涂。

甲午战争失败的特征及原因,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和启示(1)

许多人以为甲午战争之败是海军造成的,其中北洋水师与日本联合舰队进行的黄海大海战,知名度较高,反映此次海战的文学、影视作品也很多,几乎尽人皆知,因此就认为海战失利才是造成甲午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实整个战争中,海战共进行了三次,分别是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9月17日黄海海战,1895年2月刘公岛保卫战。这几次海战跟战争失败有关系,起码丧失了制海权,让日军能畅通无阻的从中国沿海地区登陆,但是作用有限。

甲午战争失败的特征及原因,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和启示(2)

真正的原因还是陆战,因为即使海军失利,清军能将登陆的日军歼灭,照样能取得战争胜利,到时候日本海军再强大,顶多就在沿海挑衅、封锁一下,起不到大作用,这个从1884年中法战争就可以得出答案。当时马江海战中,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大清同样丧失制海权,不过陆上镇南关一战,清军将法军打败,最终扭转了战局。甲午战争期间,主要陆上战役有十多次,包括平壤保卫战、鸭绿江防之战、海城争夺战、盖平战役、牛庄之战、田庄台战役等,这些战役清军无一例外都以惨败溃逃告终。

甲午战争失败的特征及原因,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和启示(3)

清朝陆军装备并不差,其中如德国克虏伯火炮、英式马提尼、奥式曼利夏等步枪,甚至比日军都强,可是大小将领和士兵在战斗中毫无斗志可言,一味地被动防守,只要日军突破其中一点,清军往往是全线溃败,枪械、辎重等胡乱一扔,只想保全性命,让日军如入无人之境。1894年10月鸭绿江之战,防守的清军有23000人,配备81门大炮,进攻的日军不到30000人。结果还是清军溃败,死伤2000余人,而日军仅被击毙4人,140人受伤,缴获清军大炮74门。

甲午战争失败的特征及原因,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和启示(4)

1894年11月21日,日军进攻旅顺,防守的14000名清军中,只有正定镇总兵徐邦道率部3000人抵抗了一阵撤退外,其余黄仕林,赵怀业、卫汝成等清军各部早就溃败而逃,22日旅顺失陷被日军屠城,储存的大批军用物资落入日军手中,对比10年后的日俄战争,同样在旅顺,俄军却坚守了300多天。

1895年1月下旬,日军进攻威海卫,海岸边经营多年的南北两帮炮台守军4100人,大炮61门,与刘公岛基地的北洋水师相互配合,可以形成坚固的防卫体系,可是,这些海岸炮台却成了北洋水师的噩梦。1月30日,南帮炮台在日军攻击下,一天就全部失守,日军仅付出伤亡百人的代价。而北帮炮台清军不等日军进攻,早已望风而逃,日军占领炮台后,就是用清军克虏伯大炮轰击北洋水师舰艇。

甲午战争失败的特征及原因,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和启示(5)

清朝陆军实际参战25万人,海军只有4千多人,所以说这场战争的失败,疲沓的陆军占很重要的原因。当时日军已经面临财政、补给等诸多困难,清军如果打好陆战,就能拖垮日军而取得最后胜利,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