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及启示,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层原因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6 21:55:30

导读: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1895年,战争的结束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结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耻辱。

而就当时的综合国力而言,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清政府都要远远超越日本,而由于当时的腐败的政治体系与统治者的无能,终究以战败而结束,让中华民族逐渐走向了深渊…首先简要概述甲午战争的经过,特别是战争爆发的原因、主要战役和战败后的赔偿经过及影响等,分析了当时中、日的各方面实力,给出了具体的经济及军事实力数据。

从中法战争结束到甲午战争爆发的九年,是中国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一段最好的时期。在此期间,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中国与西方各国都处于和平状态。而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在经历了三十年的努力之后,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这期间,中国在经济、军事上都取得较大的突破,成为亚洲最强大的三个国家之一。

这期间虽然发生了多次战争,但都是以中国胜利结束,比如: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的胜利;冯子材在镇南关及谅山之役中大败法军;刘永福的黑旗军屡创大军等。中国士气大振,各方面军事力量都有所发展,加强洋枪队建设,清政府也大笔拨款资助北洋水师,使中国水师成为当时亚洲最强的海军。而且,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也居世界前列。

中日甲午起因

清光绪元年以前,朝鲜与日本矛盾甚深,朝鲜摄政王李应是甚至直接下令:“凡与日本人呢交涉者,处死刑。”这一年有艘日本军舰停泊在朝鲜江华岛沿海附近进行海域测量,在排日情结下,江华岛炮台守军发炮攻击,在日军的全力反击下,摧毁了江华岛炮台。这就是著名的“江华岛事件”。

江华岛事件过后,朝鲜不仅与日本关系愈加恶化,更加深了国家内部矛盾,发动多次政变。由于朝鲜当时还是清朝的附属国,理应派兵去帮助朝鲜。清光绪二十年七月二十五日拂晓,济远和广乙两舰掩护运送清军的运兵船在朝鲜牙山登陆后返航,经过朝鲜丰岛海面时,遭遇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吉野、浪速及秋津洲等三舰,日本不宣而战,发炮攻击济远、广乙两舰。一番激战后,广乙舰被击沉,济远舰受到重创,载有清军1200人的高升号被日本劫持。次日,日军更将所有清军扫射*死。七月二十八日夜,日本陆军进攻牙山清军,发生激战,清军不支,退向平壤。

中日甲午战前态势

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及启示,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层原因(1)

日本侵略中国是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的。1867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在《天皇御笔信》中宣称“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蓄意向海外扩张。1871年,近代中日两国签订了第一个条约《中日修好条规》,第一款:“嗣后大清国、大日本国倍敦和谊,与天壤无穷。即两国所属邦土,亦各以礼相待,不可稍有侵越,俾获永久安全。”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

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及启示,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层原因(2)

但日本并没有遵守这一条约,而是积极向中国扩张。1872年,日本开始侵略中国附属国琉球,准备以琉球为跳板进攻台湾。1874年,发生了琉球漂民被台湾高山族*死的事件,日本利用清朝官员的糊涂,以琉球是日本属邦为借口大举进攻台湾岛,这是近代史上日本第一次对中国的武装侵略。但日本和中国实力悬殊,加上水土不服,日军失利。在美英等国的“调停”下,日本向清朝勒索白银50万两,并迫使清廷承认日军侵台是“保民义举”(即间接承认琉球人是日本属民),从台湾撤军。由于清廷的软弱无能,日本于1879年完全并吞了琉球王国,改设为冲绳县。

随后,日本又开始侵略中国的另一个属国-朝鲜。1876年,日本以武力打开朝鲜国门,强迫朝鲜政府签订《江华条约》,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特权。该条约第一条即宣称“朝鲜为自主之邦,保有与日本国平等之权”,把朝鲜的宗主国清朝排斥在外。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中日两国同时出兵朝鲜,清军虽然在这次事件中压制住日军,但日本还是在《济物浦条约》中取得了在朝鲜的派兵权和驻军权。1884年,日本帮助朝鲜开化党发动甲申政变,企图驱逐中国在朝鲜的势力。袁世凯率清军击败了日军,镇压了政变。但日本同清朝订立了《天津会议专条》,规定中日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两国出兵朝鲜须互相通知。《济物浦条约》使日本取得了以保护公使馆为由出兵朝鲜的权利,《天津会议专条》使日本取得了与中国在朝鲜共同行动的权利,这两个条约为甲午中日战争埋下伏笔。

中日甲午战争经过

清政府为之大怒,八月一日,中日双方正式开战。

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及启示,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层原因(3)

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战争分陆战和海战双向进行,陆战主要在朝鲜半岛上的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黄海海战是双方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此役北洋海军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的后期战局具有决定性影响。

陆面战斗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大同江南岸战场、玄武门外战场、城西南战场。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九千五百余人,日军也有一万六千多人,双方战力相差甚远,由于清军奋力反击,日军无功而返。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到11月22日。战场位于辽东半岛,以陆战为主。9月25日,日军在鸭绿江搭浮桥抢渡成功后,相继攻破虎山、九连城、安东县等。25日,旅顺陷落,日军残暴的进行了4天的*戮,超过两万人遇害。

第三阶段,从1894年11月22日到1895年4月17日,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甲午战争的影响

甲午战争是中日近代开展的第一次大规模作战,也是日本侵略中国的第一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失败后,派出谈判代表与日本进行谈判,签订《马关条约》规定:

1.赔偿白银2亿两;

2.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岛屿与澎湖列岛给日本;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清政府战败后,被迫割让大面积领土,赔偿巨额费用,导致清政府国力进一步削弱,大大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威信;同时导致我国丧失大片领土,国家主权得不到保障,同时人民的苦难进一步加深,与统治阶级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加快了清政府的倒台。

清政府战败严重拉低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中日甲午战争前,清政府被誉为远东第一强国,而中日甲午战争的实力彻底扯下了清政府作为远东第一大国这一遮羞布,更加坚定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决心,导致清政府彻底沦为西方列强眼中待宰的羔羊。

另外中日甲午战争中巨额的赔偿和割让的大片领土不仅削弱了中国的国力,同时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发展带来的财力与资源的支持。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原因

1、实力上的差距:

在双方争取制海权的黄海海战中,清军以劣势兵力(清军3000吨以上军舰两艘,3000吨以下军舰10艘,日军3000吨以上军舰8艘,3000吨以下军舰4艘)迎击日军。受限于军舰制造时的技术条件,北洋军舰有效射击距离不超过3000米,而装备了新式测距仪的日本军舰吉野,有效射程可以达到5000米。日军还装备了新式的速射炮。

2、缺乏战略远见

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侵略并战胜中国,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国策。日本战时大本营在挑起这场战争之前,制定了海陆军统筹兼顾的“作战大方针”。其战略目标是在中国直隶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打败清军,压迫清朝屈服。中国方面,战前则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由于统治集团主战、主和意见分歧,相互掣肘,事先既未组成专门的作战指挥机构,更无统筹全局的战略指导。

3、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在近代战争中,掌握制海权非常重要。所谓制海权,简单地说就是能使自己一方在一定的海域自由航行而使敌方不能自由航行。能否掌握制海权取决于海军的实力和正确的战略。甲午战争的制海权主要指黄海海域。黄海关系到三个半岛,即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海上交通,所以黄海的制海权至关重要。

4、党派争斗

为了限制李鸿章在甲午战争时期的权利,清流派奏请光绪帝,调来了和李鸿章有矛盾的李秉衡出任山东巡抚。李秉衡,辽宁人,和翁同龢是挚友,亦属于清流言官,甲午战争时期,处处和李鸿章作对,各种奇葩的借口不发援军,以至于刘公岛成为一座孤岛,在经历了悲壮的抵抗后,最终陷落。

甲午中日战争的启示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甲午战争过去了,也许它曾经带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沉重的灾难,但是,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以及建设国家的未来栋梁之才,应该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一些启示。

甲午战争是以当时的清朝政府割地赔款的败局而告结,但中日之间的战争并没有告终。事隔42年后,日本再一次发动了侵华战争,而且这场战争持续了8年之久,中国大地再一次遭受了更惨重的蹂躏。

这表明,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就意味着战争,对扩张成性的侵略者决不能忍让和妥协。今天,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的责任就是捍卫世界和平,中国勇于承担起这个造福全人类的国际责任。

中国可以负责任地向世界宣告:为了捍卫和平,中国时刻准备着!甲午战争的惨剧决不能重演!甲午战争的耻辱也决不会再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