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这个季节,消化内镜都忙得不可开交”
糖炒栗子与糖雪球这对入冬美食CP,居然不能一起吃?
近日,一位南京网友发帖称,自己爱人当天下午混吃了各10元的山楂和板栗,次日凌晨感到胃疼,门诊诊断疑似胃炎、胃石。评论区部分网友留言称,自己也有过类似经历。但也有不少人感叹:“对于二者混吃的威力毫不知情!”
“糖炒栗子”和“糖雪球”这对秋冬美食CP为何混吃有风险?烤红薯、柿子还能一同吃吗?怎么吃才能不进医院?
糖炒栗子和糖雪球为何混吃有风险?
正值入冬,新鲜的板栗和山楂应季大量上市。虽然街头一同兜售的糖炒板栗和糖山楂可谓入冬标配,但两者混吃可能会引发肠胃负担。
多位消化科医师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介绍,在胃酸的作用下,山楂中的鞣酸与板栗所富含的蛋白质结合成鞣酸蛋白质,这种物质难溶于水,会在胃内沉积。其再与普遍存在的膳食纤维、果胶、食物残渣等凝结成块,即形成胃石。
胃石小似“枣子”,大至“鹅蛋”;症状轻则腹痛、腹胀,重则呕吐、便血。国家高级营养培训师王思露在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表示,胃石患者通常会出现腹部不适的症状,进而影响正常饮食,若结石摩擦引发了胃黏膜损伤,还可能导致胃溃疡。
轻症胃石患者借助可乐等碳酸饮料可缓解症状,直至胃石被完全溶解后排除体外。有网友就此提出,板栗、山楂和可乐共同食用“负负得正”,以减少混吃风险。
王思露强调,如果自觉有胃石相关症状,建议尽早就医治疗。“可乐疗法”虽然简单易行,但自我诊断误差较大。若已患有胃溃疡,灌可乐等碳酸饮料可能加重病情,适得其反。少数患者甚至由胃溃疡引发上消化道出血,并且极少情况下,结石嵌顿可能导致小肠梗阻,以及肠壁坏死、穿孔。
“入冬三件套”还能安排吗?
在社交媒体平台搜索“秋冬必吃美食攻略”,无论是“入冬12件套”,还是“9件套”“4件套”“3件套”,糖炒板栗、冰糖葫芦、烤红薯三者赫然在列。那么,这些常见的秋冬季特色美食混吃也会引发胃石吗?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医师张学松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指出,实际上,板栗和红薯并非“罪魁祸首”,这两者单一食用也不会导致胃石。但是,山楂、柿子、黑枣均为引起植物性胃石的常客,由桔子、石榴引发的则占少数。诱因的关键在于高鞣酸含量,尤其是上述水果没有熟透的时候。
“每到这个季节,我们消化内镜都忙得不可开交,天天‘胸口碎大石’”,张学松调侃道。
他强调,这些高鞣酸的水果一定要保证完全熟透了再食用,并且尽可能少吃。
若想美味与健康兼得,还需在挑选和食用方法上多留心。
河北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治医师王存凯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时指出,并非所有市面上售卖的山楂都含有大量鞣酸。事实上,经过正规脱涩处理的山楂,其鞣酸含量通常较低,食用后导致胃石的概率也随之下降。提及选购时如何分辨,王存凯表示,若鞣酸含量高,山楂口感会“特别涩”“特别难吃”,其他水果同样如此。
在日常食用时,富含鞣酸的食物不建议搭配酸性水果,如橘子、猕猴桃等;不建议搭配高蛋白食物,如螃蟹、肉类等。除此之外,王存凯建议,山楂、柿子、黑枣等单次不宜过量。以柿子为例,每次不超过两个,间隔4小时后胃内食物大致排空了,可以再吃。
混吃这事不必上纲上线?
在国家高级营养培训师王思露看来,由“混吃”“同吃”单方面引发胃炎、胃石的说法存在误区,“纯属夸张言论”。他认为,个人体质以及胃肠道功能差异才是根本原因,不必因噎废食。
王思露表示,胃功能紊乱同样会形成胃石,这是由于在胃酸的作用下,胃内大量富含黏蛋白的食物凝固形成团核,而胃炎性糜烂、出血、渗出则加剧大量纤维蛋白渗入粘附。伴随胃蠕动缠绕,团块不断增大,最终导致胃石。上述南京网友发布的病历显示,当事人去年胃镜曾提示浅表性胃炎。
胃肠功能薄弱的人,抑或是患有胃炎、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本身更容易发生胃反酸,为上述过程提供了有利的先决条件。王思露指出,这意味着,以相同计量混吃同款食物,正常人有足够能力负担,不会产生涉及胃石的危害。这些秋冬季水果摄入量没有固定标准,因个人体质而异。
入冬后,北方地区开启供暖,南方地区也常使用空调暖气。王思露建议,在愈发寒冷、干燥的环境中,胃肠功能薄弱的群体亟需“内润”,例如多喝淡汤和杂粮粥,晨起和睡前分别小口喝200毫升温水。
作者:徐豫 张文晖
来源: 国是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