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出师表有什么启示,出师表启示感悟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08 23:14:24

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之诸葛亮(17)

读了出师表有什么启示,出师表启示感悟(1)

我们在中学时代大都读过《出师表》这篇文章。在本期的《写活历史人物•汉末三国系列之诸葛亮》里,原本打算一笔带过,但又觉得如果没有了《出师表》,这个诸葛亮系列就好像没有了灵魂。我研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讲故事,也不是单纯为了考究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伪,而是通过事件和人物,去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和传播经典的传统文化。所以我还是把她放到这个系列里来,让我们一起重新温习一遍这篇旷世杰作。

其实,我们在聆听诸葛亮劝勉后主刘禅,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同时,也如同诸葛亮在劝诫我们。那些诸如“亲贤臣,远小人”、“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等名言警句,其中的道理都是可以借鉴到我们自己身上的。

读了出师表有什么启示,出师表启示感悟(2)

当我们聆听诸葛亮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话语时,诸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豪言壮语,也似在激励着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为了国家的复兴和人民的幸福,也要学习诸葛亮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们知道,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和曹魏、孙吴相比,他手里所握的是一副烂牌,但他无怨无悔,知难而进,与官民同甘共苦。他两袖清风,以身作则,虽然最终没有实现复兴汉室的重任,但他的奋斗不止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从文学价值上讲,诸葛亮的这篇《出师表》更是值得大书特书。虽然全文只有短短七百余字,虽然没有引用诸葛亮那个时代之前的华丽辞藻以及典故,通篇以朴实无华的文字娓娓道来,议论、叙事与抒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读起来感人肺腑。

更叹为观止的是,仅仅一篇《出师表》就为后人贡献了二十多个成语,比如妄自菲薄、陟罚臧否 、作奸犯科、裨补阙漏、计日而待、三顾茅庐、庶竭驽钝、斟酌损益、察纳雅言、志虑忠纯等,都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成语,有的更是千古传颂的典故。

《出师表》的好也不是现在才认可的,历代的文人都对此有着高度的赞赏。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句:“托孤既尽殷勤礼,报国还倾忠义心。前后出师遗表在,令人一览泪沾襟。”

南宋的著名诗人陆游在其《书愤》中有语:“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还有伟大的诗人文天祥在《正气歌》中也有语:“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读了出师表有什么启示,出师表启示感悟(3)

当然,也有一少部分学者认为:《出师表》所表达的都是愚忠思想,属于封建糟粕,跟新时代的精神格格不入,很难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同时宣扬好战思想和等级观念,因此建议把《出师表》移出教科书。

针对认为应该把《出师表》移出教科书的观点,我想说的是,要知道,中国的历史绝大部分都是处在奴隶制、封建制、中央集权制的统治过程中,我们中华文明的根就扎在那里,否定这些等于否定了根本。我们该做的要继承其实质精神,而不是形式。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内核都是一样的。比如对于孝道,《孝经》的主旨是让人们行孝,至于怎么做才是真正的孝道,那么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标准,不能照本宣科,这叫继承与发展。

现在是相对开放自由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想的自由和权利。诸葛亮北伐前上表,其实我们每个人对社会问题,也都在不停地“上表”。

对于《出师表》是好是坏,每个读者心目中都有一杆秤。至于能从中悟到什么,那就看各自的层次与修为了。我认为,不管你是政府的领导,还是私企的老板,亦或是一位家庭主妇,结合自己所经历的现实,每读一遍就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洗礼。

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我对《出师表》做了一下翻译。当然对有古文基础的读者,其实还是读原版比较好。

好了,闲言少叙,特附《出师表》译文如下,让我们一起再温习一下吧。

读了出师表有什么启示,出师表启示感悟(4)

先帝开创的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益州地区民力匮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知遇之恩,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者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

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有所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犯科条法令和忠心做善事的人,应当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

我认为宫中的事情,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可以获得很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说他有才干,因此大家评议举荐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队中的事情,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好的差的各自找到他们的位置。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做法感到叹息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诚实、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兴隆就指日可待了。

读了出师表有什么启示,出师表启示感悟(5)

我本来是一介平民,在南阳务农亲耕,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而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在危机患难之间奉行使命,自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愁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率领全军将士向北方进军,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国都。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且尽忠陛下的职责本分。

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如果没有成功,就惩治我的罪过,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

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就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征求、询问治国的好道理,采纳正确的言论,以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

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诸葛亮上表之后,就先挺进汉中,准备北伐。那么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顺利吗?有哪些可圈可点之处?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

读了出师表有什么启示,出师表启示感悟(6)

作者简介:李瑞青,老子故里鹿邑人,现居郑州。从事传媒、教育工作,同时涉猎文史、书法研究。著有《写活历史人物》等五部文史类的读书笔记;《雾太阳》《猎城》等七部情感类的中长篇小说。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