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后主刘禅这样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怀着悲怆的心情追思诸葛亮;宋代赵与时说,读《出师表》不流泪者,不能为友;
陆游称其“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千年以来没有能和《出师表》相提并论的……所以,《出师表》千古流传并入选课本,并非全因诸葛亮之名,而是实实在在有自己的独特魅力的,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
01
完美的议论结构
就文体而言,《出师表》是一篇完美的议论文,秉承着总-分-总的结构布局,先提论点再讲论据,而且对比、论述、距离、借代等各种方法信手拈来,本身就非常完美,再加上其中所传达的精神,更让文章大幅升华。
文章前两段开宗明义提出全文总论点“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后提出两个分论点,同时也是问题解决之道,一是“开张圣听”,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二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确保一视同仁公平公正。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诸葛亮不愧“卧龙”之称。
总的论点提出来了,接下来就是“分”着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从三四段开始,以文官和武将为例,说明先帝就是如此选拔重用人才,后主也应该效仿,这样才能“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第五段既呼应前文,又提出了第三个分论点,那就是“亲贤臣远小人”,并紧接着以桓、灵两帝的所作所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同时让后主明白“前汉强盛而后汉衰弱”的原因,有理有据堪称教育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