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第几代诗人,杜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距今多少年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3 08:34:37

杜牧是晚唐诗人,号称“小李杜”的杜就是杜牧。(李是李商隐)

杜牧家住在长安城里的安仁坊,在朱雀门街东第一街,正居长安城的中心。杜牧的《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所谓:“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说的就是他家的位置。相当于现在北京天安门南边的地段。唐人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也说明了杜家的家世显赫,乃钟鸣鼎食之家。

历史上杜牧家族人才辈出。从西汉的杜周,杜延年。到曹魏的杜畿。特别是杜畿的孙子杜预,是中国唯一一位同时配享文庙武庙的人物。杜牧是杜预的十六世孙,杜甫是杜预的十三世孙,这么看,杜甫杜牧是一个家族的两个支脉,前者是后者的的曾祖父。

杜牧小时候经常住在家里城南的别墅,那里是西汉樊哙家的旧地,屋旁有条小溪名樊川,景色宜人。杜牧长大后经常想起小时候玩耍的地方,把自己的文集起名《樊川集》。

杜牧的母亲是名门闺秀,在杜牧四岁时开始教他认字。杜牧聪明,爱学。从《诗经》,《大学》,《战国策》学起,很快就能认字作诗。杜牧家最多的就是书,特别是爷爷杜佑做的《通典》是小杜牧最为自豪的书卷。

杜牧的爸爸和两个伯伯都在朝中做大官,应该是生活条件优越。但是杜牧自己写的回忆录里,却说他小时候有一段时间带着弟弟生活困苦,甚至吃野菜为生。为什么这样,具体原因不得而知,可能跟父亲去世有关。但物质条件的好坏并没有左右杜牧在学习上的成绩。杜牧二十三岁作出《阿房宫赋》。二十五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他二十六岁那年在洛阳考中进士,随后又去长安参加制举又高中。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因为唐朝进士每年报考的有千人左右,当年录取的只有三十三人。制举就更加难考,制举不是每年都考,是皇帝选拔人才才举行的专门考试,由皇帝亲自督考,可见制举的重要。杜牧一年之内两次高中,他写诗曰:“家住城南杜曲旁,两枝仙桂一齐芳”。古人把考试高中称作折桂,能够想象杜牧当时是多么得意。

杜牧生活的年代是晚唐,宦官掌权,军阀割据。早已没有了盛唐那包容博大,万国来朝的气象。杜牧考中进士后被授予弘文馆校书郎等职位,后在江西成为沈传师的幕僚负责公文往来。这个官职既清且要,还钱多活儿少离家远。平常写文书或陪领导吃饭,闲的时候便可以四处走走,饱览河山。杜牧是一个爱江山也爱美人才子,在南昌认识了沈传师的歌女张好好。张好好有多好呢?用现在的人比,有张静初的貌,张曼玉的韵,张靓颖的歌喉,章子怡的用情。有品的杜牧一眼就看中了张好好,可是沈传师的弟弟也看上了她。杜牧知道不好跟上司的兄弟争,无奈离开了江西来到扬州。离开前张好好还写了首诗做赠别:孤灯残月伴闲愁, 几度凄然几度秋; 哪得哀情酬旧约, 从今而后谢风流。六年后,杜牧与张好好在洛阳重逢,那是后话。

扬州比江西热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发展了扬州的经济,到唐朝扬州也是文人*客商贾聚集之地。这次杜牧来到扬州做牛僧孺的幕僚,就是唐朝牛李党争的那个牛僧孺。这里多说一句,杜牧的弟弟杜岂页当时在李党李德裕的幕府做幕僚。扬州乃烟花之地,杜牧常常在工作之余去放松一下。一次,杜牧又双叒叕去放松,被牛僧孺布置的保镖暗随,杜牧一生总是遇到好人,在中进士前遇到推荐他的吴武陵,在扬州又遇到保护他的牛僧孺。牛僧孺担心杜牧出入灯红柳绿之地不安全,每次都派人暗中保护,等杜牧安全回到家,保镖便写下某日杜牧去某地做某事安全无恙的字条给牛僧孺报告。这样杜牧在扬州呆了两年,调回了京城长安。

在长安没有多久,到了大和九年,朝廷授予他监察御史,离开长安分司东都。杜牧是幸运的,在东都躲过了政治的惊涛骇浪。那时宦官掌权,压制文宗,文宗自比周赧王,他认为赧王无能只是被列国欺负,然而自己却是被臣子玩弄。于是发生了“甘露之变”,因为宦官势力盘根错节,这次没有成功的打压宦官反而使他们气焰更加嚣张。但东都洛阳远离长安,政治风波并没有直接波及到杜牧,杜牧在洛阳有事做事,无事四处游走访古。盛唐时天子经常在长安和洛阳之间往返,武则天还把洛阳定为神都在此办公。安史之乱后国家残破,天子无心也无力往返,洛阳的宫殿渐渐的破败。国家不幸诗家幸。杜牧此时经常在洛阳周边访古。在周朝,周武王为了更有效的控制国家东部和对殷商叛民的管理,就开始开发营造洛阳。王城,成周都是古迹。到了汉代王城被设置河南县,成周设置洛阳县。东汉,魏晋,北魏都在成周遗址上建城立都。晚唐的破败加上汉魏故城的荒凉,杜牧作了一首《故洛阳城有感》:一片宫墙当道危,行人为尔去迟迟。筚圭苑里秋风后,平乐馆前斜日时。锢党岂能留汉鼎,清谈空解识胡儿。千烧万战坤灵死,惨惨终年鸟雀悲。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