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蛇灰线典故,草蛇灰线是指什么生肖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23 19:39:59

草蛇灰线

标题中的草蛇灰线,最早是由金圣叹评水浒传时所提出,现在已经成为一句成语,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就好比草蛇游走、灰线拖动留下的痕迹,似有若无但又头尾连贯,放在小说里,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伏笔啦!

草蛇灰线典故,草蛇灰线是指什么生肖(1)

之前在知乎回答了一个相关问题,我想了想伏笔也是小说创作的重要环节,所以重新梳理以后、增加内容,一并发到专栏来。

例一,冰心的作品《小桔灯》的第一自然段,特意交代竹凳、墙上的电话,暗示下文中主人公小姑娘将和这两件物件有联系。

果然,第三自然段中,小姑娘“挪动竹凳” 、“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原来,小姑娘的妈妈生病了,她想打电话叫医生来为妈妈看病。这些物件的提前出现,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例二,莫泊桑的《项链》一文前部分写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把项链收藏在很显眼的地方,暗示它并不贵重,丢项链向珠宝店老板打听时,老板称只售出了匣子,未售出项链。至结尾处写道“项链是赝品”。

显然,为使这一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作者在上文给了必要的暗示。而这些暗示,其目的都不在于“衬托”结尾的“意外”,而仅仅在于使这“意外”的结尾更加“合乎情理”。这正是伏笔的作用。

例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接管草料场一节,“老军指壁上挂一个大葫芦,说道:‘你若买酒吃时,只出草场投东大路去,走三二里便有市井’”。写老军絮叨之态,闲带出葫芦,当时看是为了买酒,实则是为了引出山神庙。

伏笔的类型

真要说,伏笔可以依表现方式细分成很多子类型,但Jack在这里,只简单分成「明」、「暗」两种。

明伏笔,就是作者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注意了,这里有戏。」的安排。

比方说,年轻的武林高手与灭门仇人展开最终决战的前夕,忽然失踪了三天,时限逼近时才浑身是伤的赶回来。这时候读者知道这三天主角一定做了什么事,会对决战发生重大影响,甚至就是胜负关键,只是不知道具体详情。

暗伏笔则潜藏在篇幅之中,也许是以故事背景、人物设定、谶纬预言、童谣诗歌、象征物的形式存在,直到对应的剧情展开,读者才会明白其中意义。

比方说阿婆的《一个都不留》,其中有十个小黑人的玩偶做为装饰品,读者若没被剧透过,很难知道其具体意义,等到连环凶*案开始,才能明白那象征著被害者(现在你被我剧透了……)

伏笔的用途

我们费尽思量在我们的小说里埋设伏笔,表示背后一定有我们希望达成的效果,否则我们就不用花费精力安排,以下是伏笔的几种用途。

1.增加悬疑

这是指明伏笔的「勾子」效果,利用读者的好奇心,呈现各种线索在读者眼前,对应剧情展开的前后,又有更多伏笔被埋下,吸引读者在迷团铺设与解开之间一路直奔结局。

一本小说哪怕其他方面都比较平淡,只要这方面做得好,就足以吸引读者眼球。

2.完善因果关系

对所阅读的小说具备清晰的因果关系,读者有一种不言自明的期待。有一句话叫做「现实比小说更离奇」其实细加分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主角刑警用了一整本小说的篇幅,冒险犯难、做足调查,准备将犯下重罪的黑社会老大绳之以法,结果在逮捕前十分钟,黑社会老大被没出现过的路边小流氓捅死……;或是逮捕后,检察官走完起诉流程,在法官那边黑社会老大却被判无罪,本书结局是黑社会老大得意洋洋地吹嘘他上面有人,叫刑警小心点,记得照顾好自己的家人……

平心而论,这两种剧情,若在现实世界中展开毫不奇怪,但在小说中出现,由于缺乏整体性,读者恐怕会撕书。

伏笔是「因」,后续剧情是「果」,合理的因果关系,可以保证合理的剧情。

3.气氛渲染

有一些伏笔,存在与否对主线剧情影响不大,但可以协助渲染戏剧性与氛围。

例如前面举例的《一个都不留》,小黑人玩偶伴随著童谣的比拟*人,与受害者一同「死去」,大幅提升了孤岛*人的恐怖感。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贯穿《倚天屠龙记》通篇,这几句口号暗藏刀剑中的秘密,但若没编出来,剧情也完全能照原样展开,但气势可就差得多了。

注意事项

一个伏笔,可以既明且暗、同时满足不只一个功能,甚至可以好几次用在不同剧情上,这端看写作者的功力拿捏。

但要注意,无论明暗伏笔,记得最后都要收起来,最好能准备一个清单给自己备忘,哪些伏笔还没收,打算在哪个场景处理?怎么处理?

直觉写作者因为不打大纲,所以在这方面要多加费心,不只回收伏笔,包括埋设伏笔也同样得注意。

网络小说由于是连载性质,对速度的要求又高,所以这方面比较难以做到尽善尽美,比较好的应对方式是在动笔前做好大纲与细纲,并预先考虑伏笔以及对剧情的影响。

要埋设什么当作伏笔?

伏笔总是与后续剧情相关,所以正确的作法应该是从后续展开的剧情出发,决定需要产生什么效果,再回头思考如何安排伏笔。

如果主角有个秘密武器,那它就不该从头到尾都是个秘密;如果队伍中有成员想背叛,最好能先展示个好理由。

有一个常见的譬喻是这样的:「如果在第一章客厅壁炉上有一把猎枪,那在第四章开始前应该有人开枪(或枪应该被偷走)。」

虽然没那么绝对,但毕竟是个经验之谈,大家领会精神。

伏笔从埋设到触发,时间有长有短,但若是太过漫长的伏笔,中间最好能用不同面向的事实「提醒」读者:「注意喔,这个伏笔还没揭开,但可不是我忘了>_^」

怎么埋设伏笔?

一位朋友提问了这样的问题:

比方说写着写着突然来一句桌上的笔筒里似乎有一支从未削过的木头铅笔。” 读者一下子就知道你这是在做铺垫了。

从语意中我们可以知道,这位朋友想问的是暗伏笔,实际上明伏笔除了内容,也不需要什么独特的技巧。

说到埋设伏笔的方式,最好的参考书还是推理小说,其他种类的小说,伏笔或多或少;品质或低或高,但只有(绝大部分的)推理小说,从第一章开始就挖空心思,想著怎么用伏笔吊打读者。

所以提升伏笔的质量的第一步,那就是多阅读一些推理小说,而且是读两遍。阅读第二回的时候做下笔记,作者在哪边埋下伏笔,如何做得很自然,怎么让读者视若无睹,最后又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相信专心看一两本以后,就能摸到门道。

草蛇灰线典故,草蛇灰线是指什么生肖(2)

一个优质的伏笔,应该显眼而又重复,甚至成为故事背景的一部分,若读者读到后面都想不起来前面提过这回事,那还不如省下这道笔墨功夫。

但既显眼而又重复,又不能让读者一眼看穿,这就很考究作者躲进读者思维死角的能力了。例如说阿婆的作品《罗杰疑案》,严格说来犯人的身份很容易锁定,也埋下了足够的伏笔,但是她巧妙地将凶手藏进死角里,造就结局的意外性,回头重读一次,会发现一切早有提示。

Jack在之前的文章里,提过场景任务的观念。

场景任务是在章节中,必须花费篇幅完成的任务,可以概分为以下几种:

提供信息

推进剧情

刻画人物

强化冲突

调动(读者)情感

既然是本该完成的任务,所以若将伏笔巧妙地融入其中,读者会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我们的任务内容,而对伏笔视而不见。

例如:

赵武翻来覆去总是睡不著,索性坐到书桌前打开台灯,从笔筒中抽出一枝未削过的铅笔,缓缓转动著。从被现在的父母领养时算起,已经七年过去了,现在不但衣食无忧,还多了一个可爱的妹妹。

对已经在天国的亲生父母的印象,却越来越是模糊,和他们唯一的羁绊,也只剩下手中这枝笔了。

看似介绍角色家庭背景,其实把铅笔偷偷拉进来了。

「你们年轻人啊,整天都低头玩手机,」老王顺手抽出笔筒内一枝从未削过的铅笔,对小王点了点,「一年不知道写不写得到五十个字,你那字写的啊……」

小王不动声色地把铅笔插回笔筒,含糊应道:「组长说的是,我的确该练练字了。」

从描述看来,老王是个好管闲事、喜欢倚老卖老的中年主管,但其实我们已经完成伏笔的展示,把铅笔亮在读者面前了。(人物刻画)

「你说什么?你再说一次!」翠花怒到极处,抽出笔筒中的笔狠狠指向对方,发现手中是枝未削铅笔时,不由得一愣。

叶良猛地将铅笔抽回,反唇相讥:「看了你手机又怎么样!你敢做就别怕人知道!」

乍看之下,抽笔是愤怒下翠花准备威胁对方的动作,但却藉两人争执以及新信息揭露的时机,把「笔筒里有未削铅笔」的事实展示出来。(推进剧情)

综合上面三个例子,我们可以做出结论:让(暗)伏笔不突兀的方法,就是别让伏笔孤立地展示给读者。

最漫长最惊人的伏笔,当推玄幻小说祖师爷罗森的作品《风姿物语》,最后Boss的身份实在是……

各位若读过哪些印象深刻的伏笔,欢迎在评论里提供。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