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有隋朝把秦朝的郡县制的三级改为两级,制度修改非常迅速,实行也非常迅速,但是统治者并没有考虑到这与现实情况不符,造成很多官员失去赖以为生的官位,这也是为什么后期农民起义的时候,很多官员都会参与了这场推翻隋朝的运动。
没有生计,这个王朝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很多没有生活来源的官员也参加了起义。新制度施行迅速,却并没有考虑到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适配性,造成了严重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而统治者沉迷于大一统的成就中也没有看到这样的缺陷。
所以我认为新制度的缺陷和磨合期太短,使得百姓和官员不能安于生活,是隋朝迅速灭亡的另一重要原因。
上文写到隋朝在建立之初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再加上制度的缺陷、修正不及时和磨合期不够的问题,距离隋朝速亡只缺了一个导火索,我认为隋炀帝上台后施行的各种政治活动就是隋朝速亡的导火索。
隋炀帝上台后施行的一系列措施将隋文帝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毁于一旦,直接激起民怨,招致灾祸。
隋炀帝继位后,先是将都城迁至洛阳,开始劳役人民修建洛阳都城,同时就开始修建长城和开通大运河,这三大工程同时进行,使得百姓没有喘息的机会,劳役不息,征调不止,百姓苦不堪言。
虽然这三大工程对后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对于当时的百姓就是灾难,很多人都累死在这些修建过程中。
另外,隋炀帝还有三征高丽,大肆征兵,士兵半数死于战场,壮劳力都去打仗,百姓也没办法耕种土地,田地荒芜,农村经济被破坏,百姓也没有了生活来源,"民以食为天",没有吃的,那真的离暴动不远了。
另外,隋炀帝不允许有人忤逆他的朝廷,但凡有人反抗,立刻就执行死刑,严酷的刑罚使得百姓更加对这个王朝产生了逆反心理,为后期的起义打好了基础。
隋炀帝的暴政严重引发了百姓的动乱,全国范围的农民开始起义,隋朝天下大乱,由于三征高丽、西征吐谷浑,隋炀帝的做法造就不得一些官员的民心了,在农民起义的同时,隋朝官员也参与了这场起义,不仅在从外开始摧毁这个不得民心的王朝,还从内开始破坏隋炀帝的统治,速亡成了历史。
隋炀帝的一系列保证将上文提到的各种隐患、缺陷暴露无遗,并且激化了这些矛盾,引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所以我认为隋炀帝的暴政是隋朝速亡的导火索,让这个王朝顷刻间不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