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是在哪个城市,醉翁亭地点是现在哪个城市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30 09:48:14

醉翁亭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八月,欧阳修被除河北都转运按察使、龙图阁直学士,以知制诰知滁州。这是他踏入仕途后的第二次被贬,与景佑三年(1036年)首次被贬湖北夷陵(今宜昌)不同,这次被贬不仅有来自政治上的打击,更无辜增添了人格上的侮辱,加上爱女亡故所带来的痛苦,让他简直无法承受。事情的起因是:迫于当时国势的贫弱,内忧外患,宋仁宗于庆历二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范仲淹献十项建策,由仁宗下诏推行,这就是著名的“庆历新政”。随着吕夷简的罢相,范仲淹与杜衍、富弼、韩琦等革新人士大刀阔斧推行新政,结果却遭到保守派的激烈反对。懦弱的仁宗皇帝见势不妙,急忙收回成命,废止新政。为针对保守派诬称革新派“朋党为奸”的罪名,作为谏官的欧阳修,先后作《朋党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予以反驳,这更引起了保守派的忌恨。恰巧欧阳修有个妹妹,嫁给襄城张龟正为继室,张龟正不幸病故,与前妻留下一个17岁的女儿。寡母孤女,无依无靠,只得回娘家居住。欧阳修做主将张氏外甥女嫁给堂侄欧阳晟,没想到张氏与男仆陈谏勾搭成奸,事情败露后告到开封府。开封知府叫杨日严,益州任上因贪污渎职被欧阳修弹劾过,常怀恨在心,遂趁机制造假口供,诬称欧阳修与外甥女有染。后经军巡判官孙揆查证不实,只治了陈张通奸之罪。当朝宰相贾昌期、陈执中是欧阳修攻击的守旧派,便捕风捉影借“张甥案”打击欧阳修,虽然最终也是查无实据而不了了之。这件事让欧阳修身心受到极大伤害。然而,祸不单行,庆历五年夏末初秋,欧阳修的8岁长女欧阳师不幸病故,使得欧阳修承受着国难家忧的双重煎熬,忍痛写下《哭女师》一辞:

暮入门兮迎我笑,朝出门兮牵我衣。

戏我怀兮走而驰,旦不觉夜兮不知四时。

忽然不见兮一日千思。

日难度兮何长,夜不寐兮何迟!

暮入门兮何望,朝出门兮何之?

女疑在兮杳难追,髡两毛兮秀双眉。

不可见兮如酒醒睡,追惟梦兮醉之时。

八年几日兮百岁难期,于汝有顷刻之爱兮,使我有终生之悲。

后来,欧阳修还在一首《白发丧女师》诗中写到“吾年未四十,三断哭子肠。”说自己“泪多血已竭,毛肤冷无光。自然须与鬓,示老先苍苍。”的确,欧阳修年未四十,已痛失一子二女,使得本当盛年的他,一副两鬓苍苍,未老先衰的样子。

毫无疑问,欧阳修是怀着非常痛苦的心情来到滁州的,滁州秀美的山水,淳朴的民风,慢慢抚慰了他心中的伤痛,唤醒了他久违的文人情怀。欧阳修在滁州为政宽简,事多闲遐,得以有时间优游山水,访古寻胜,吟诗作文。他先是在琅琊寺方丈惠觉长老的指点下见到了唐代大书法家李阳冰(李白族叔)的篆书《庶子泉铭》,还发现李阳冰别篆十余字,这对酷爱金石的欧阳修来说,无疑非常振奋,随即撰《石篆诗》寄给好友苏舜钦、梅尧臣等。后来他又拜谒了宋初名臣、昔日滁州太守王禹偁祠,题写《书王元之画像侧》诗一首,决心以王禹偁为榜样,脚踏实地为滁州老百姓做点事。当年冬天,滁州下了一场数十年未遇的大雪,欧阳修作《永阳大雪》诗以贺来年丰收。第二年春天,有人送来了新茶,欧阳修吩咐小吏到醴泉取水来烹茶。由于赶路较急,小吏提了水桶不慎跌倒,将泉水泼洒在地。小吏生怕太守等得急,就在道旁溪中舀满了水回来应付差事。欧阳修喝了这种水泡的茶,感觉口味不对,经追问,小吏才道出实情。欧阳修不仅未怪他,还让他带路,找到那条溪水,溯源而上,找到泉源。由于那里环境优美,又感于滁州百姓难得享有这丰年之乐,于是凿石疏泉,于泉边建了“丰乐亭”。欧阳修访遍琅琊山溪泉,后来找到了水质更好的“酿泉”,欧阳修带着客人,常在那里煮水为茶,吟诗作文。为了遮风避雨,智仙和尚在溪边修了一座凉亭,欧阳修题名为“醉翁亭”。明代御史苏茂相游览醉翁亭后写下一首七律(诗碑现嵌于墙壁):

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

泉香鸟语还依旧,太守何人似醉翁?

醉翁亭是在哪个城市,醉翁亭地点是现在哪个城市(13)

苏茂相诗碑

醉翁亭后面是三间硬山式平房,青砖黛瓦,雕花木门窗,门楣挂着“二贤堂”匾额,堂上立有两尊雕像,一尊是欧阳修,一尊是苏轼。柱上挂着对联: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谴乎?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欧阳修与苏轼同为唐宋八大家著名人物,两人也同遭多次贬谪。上联说,苏轼贬谪黄冈,手捧周易,焚香默坐,他要反思人生,他已经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不久,在友人的帮助下在黄冈东郊开垦荒地,自耕自食,自号东坡,成就了一代文学巨匠。下联说欧阳修贬来滁州,简化政事,筑丰乐亭,邀客进山喝酒吟诗,并非只图自己一时之乐,而是看到民生改善而高兴啊!墙上挂着欧阳修写的《朋党论》、《醉翁亭记》两篇著名文章。

醉翁亭是在哪个城市,醉翁亭地点是现在哪个城市(14)

二贤堂

醉翁亭是在哪个城市,醉翁亭地点是现在哪个城市(15)

欧阳修苏轼雕像

二贤堂向西,曲折而上,有三间平房,门楣挂着“南京太仆寺少卿冯若愚祠”匾额,祠堂的门锁着。东侧墙上镶着一块石碑,上刻“宝宋斋,为明代天启二年(1622年)南京太仆寺少卿冯若愚所建,斋内立有宋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手书《醉翁亭记》碑刻两块四面。‘欧文苏字’为金石珍品。斋东侧外檐下嵌有冯若愚《宝宋斋记》和明代《重修醉翁亭记》碑。”当时没有看到“欧文苏字”碑刻,故不清楚在此地建冯若愚祠的意义。后来游览到西面的“醒园”,看到了飞檐翘角的“新宝宋斋”,也欣赏了“欧文苏字”碑刻,方知冯若愚对“欧文苏字”碑刻珍品,能流传至今功德匪浅。

醉翁亭是在哪个城市,醉翁亭地点是现在哪个城市(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