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要点:
1. 口臭、大便不调、范恶的症状,但一般精神尚好,活动如常。
2. 小儿较长期食物不喜欢,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常见的病证。
病因病机:
厌食的基本病机有虚有实。虚为脾虚失运,无力运化。实为中焦积滞,胃肠缺少空间受纳食物。
虚证:多为脾虚,或喂养不当,如乳食品种调配、变更失宜,或乱投饮食、补品,或过用寒凉,或因小儿神气怯弱,猝受惊恐,致脾气受损。
实证:或为积食,或为宿粪,或为痰饮,或因肝气不畅,或胃肠气体太多,气压过高,均致胃肠空间相对或绝对减小,影响受纳而厌食。
3. 治法:虚症健脾助运,实证消积导滞(消食、通便、化痰、行气)。4.虚证基本方:头面四大手法(共3-5分钟)
补脾经(1-3分钟)
点揉足三里(1-3分钟)
捏脊(3-20遍)
方解:全方攻补兼施,以补为主,是各种虚证厌食的基本方
实证基本方:
头面四大手法(共3-5分钟)
掐揉四横纹(5遍)
捏挤板门(约10遍,来回推之令热)
运内八卦(顺逆各1-2分钟)
清胃经、清大肠(各1-2分钟)
腹部操作(10分钟)
抱肚法(3-5遍)
拿肩井(1-3分钟)
方解:全方以化积滞见长,适用于一切有形或无形积滞,能增进食欲。
辨证加减1、食滞胃脘:以有伤食史,食量突然减少,兼嗳气泛恶,口臭,脘腹饱胀,或脘腹疼痛拒按,夜卧不安,大便如败卵,舌苔白腻,脉濡,指纹滞为特征。治宜化积消食。方 2为主,方1为辅。
加掐揉小横纹5-10遍,向下振中脘1分钟,点脾俞、胃俞各10次,揉天枢1分钟。
2、脾胃气虚:以长期不思进食,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神疲,便溏,或完谷不化,舌质淡,苔薄白,脉无力,指纹淡为特征。治宜补脾益气。方1为主,方2为辅。
加揉脾俞、胃俞各1分钟,推上三关、揉外劳宫、揉关元各1分钟,摩、揉、振、按神阙共3分钟,推上七节骨令热。
3、胃阴不足:以口燥咽干,好动,多饮,皮肤干燥,大便干,小便短少,烦躁,夜卧不安,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浮红为特征。治宜益胃滋阴,方1、方2并重。
加揉内劳宫、清天河水、揉二马各1-2分钟,分手阴阳1分钟,推下七节骨令热,掐承浆与地仓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