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泻的基本病机是小肠不能分清别浊,或(和)大肠传导失常。
生理上,小肠将胃下传的糟粕进行分清别浊。清者经三焦通路,输膀胱排出,是为小便;浊者输送大肠,形成大便。泄泻是清浊不分,合污而下,病本在小肠,但与大肠传导密切相关。
治法泄泻以分清别浊为主。分清别浊在小肠,升清降浊在脾胃。故治疗重点在于调节小肠、大肠和脾胃
基本方:分推腹阴阳(共5-10遍)
调大肠(1-3分钟)
清小肠(1-3分钟)
推板门(板门推向横纹1-3分钟)
掐左端正(5-10次)
龟尾七节,摩腹揉脐(揉龟尾1-3分钟,推七节骨1-3分钟,摩腹顺逆时针交替3分钟,揉脐并天枢3分钟)
拿肩井(1-3分钟)
基本方方解:
适宜于各种泄泻。实证、热证不能见泻止泻,应以祛邪、化积、顺气、清热为务,以免闭门留寇。用泻法可能暂时增加大便次数,应提前告之家长。
辨证加减1、实泻 :包括伤食泻和气滞泻。 以有伤食史,泻下大便酸臭如败卵 , 或泄泻与情绪有关 ,泻后得舒 ,兼腹部胀满 , 口臭纳呆 ,恶心呕吐 ,苔厚腻, 脉滑,指纹滞为特征。 治宜消食化滞 、 行气和中。 基本方加抱肚法,顺运内八卦1-3分钟 ,猿猴摘果10次。 伤食泻加揉板门2-3分钟 ,掐揉四横纹5遍,揉中脘、天枢各1-2分钟。气滞泻加搓摩胁肋10遍,清肝经1-2分钟。
2、热泻: 包括湿热泻和疫毒泻。 以暴注下迫,泻下臭秽,或脓血,或里急后重,血象高,大便查见白细胞,伴发烧,腹痛,面红目赤,烦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指纹紫滞为特征。 治宜清热解毒,基本方加退六腑3-5分钟,清天河水各 2 分钟,推箕门令热。
3、寒泻: 包括风寒泻、寒湿泻和惊恐泻。 以每于食谱变更,或受凉、受惊时泄泻,泻下清稀如败卵,或色青,腹冷痛,四肢不温,喜偎母怀,舌淡,苔白,指纹青为特征。 治宜温中散寒止泻。 基本方上推七节骨。 加揉外劳宫、运外八卦、点揉一窝风各1-5分钟,摩百会1分钟,小腹操作令热。
4、虚泻: 包括脾虚泻和肾虚泻。 以久泻不止,反复发作,饮食气候稍不慎即泻,泻下清冷,或呈水样,或完谷不化,神疲纳呆,面色少华,小腹不温,舌质淡,苔薄,脉弱无力,指纹淡为特征。 治宜温补脾肾,收涩止泻。 基本方用补法。 加推上三关、补脾经、补肾经各2-5分钟 , 板门推向横纹1-3分钟 ,捏脊6遍 ,横擦小腹令热。
预防与调护预防:
1、注意饮食卫生,食品应新鲜、清洁,不吃变质食品,不要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要卫生。
2、提倡母乳喂养,不宜在夏季及小儿患病时断奶,遵守添加辅食的原则,注意科学喂养。
3、加强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感受外邪,避免腹部受凉。
调护:
1、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脾胃负担。对吐泻严重及伤食泄泻患儿暂时禁食,以后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饮食量。忌食油腻、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扑上爽身粉,防止发生红臀。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