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在宫中待了多少年,元春进宫和家境有关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3-12-30 23:23:08

在《红楼梦》正文开始之前,作者就开宗明义地说,这是一本“朝代年纪、地域邦国无考”的小说,因为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都被作者“真事隐”去了。

可凡事都有例外。就在书中第五回里,贾元春判词的第一句“二十年来辨是非”,明确提出了“二十年来”这么一个时间段,而且还在明辨期间的是是非非。这个“二十年”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是从哪年到哪年的二十年呢?今天就深入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元春在宫中待了多少年,元春进宫和家境有关吗(1)

贾元春的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判词前面“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贾元春是贾政的长女,因“贤孝才德”被选进宫里,先是做女史,后来被晋封为“风藻宫尚书”,加封“贤德纪”,到了她“榴花开处照宫闱”的高光时刻。尽管她的三个妹妹都非常羡慕她现在的地位和生活,但梦幻般的生活却在虎兔相逢之年结束了。

判词中的后三句比较好理解,各路专家的分析比较接近,出入不大。那么“二十年来辨是非”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是否就像某些“专家”所说的那样,元春是二十来岁进的宫,或者进宫二十来多年了呢?我认为都不确切,都没说到点子上去!

《红楼梦》一书中,贾元春绝对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她与贾母一起构筑成了贾府的靠山,充当了贾府子弟的保护伞!因为她的贵妃身份,其命运结局与贾府的兴衰是息息相关的。可惜的是,前八十回书中没有交代元春的最终结局,八十回后的部分也无缘读到,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元春在宫中待了多少年,元春进宫和家境有关吗(2)

其实,我们的“遗憾”正是曹雪芹的“妙笔”所在!他故意舍去了八十回后的部分,将舍去的内容通过批语、诗词歌谜曲赋等形式给表现出来了。贾元春判词前面的画,暗示她死于宫中的明争暗斗,而且其家族是在“虎兔”之年相逢以后逐渐趋于劣势的。

对于“二十年来辨是非”这句话,单从书中文字是无法理解透彻的,也无法解释清楚。因为《红楼梦》是纪传体性质的小说,书中故事是有原型的,这就可以与贾元春的原型结合起来分析。

贾元春的原型是清朝康熙年间,江宁织造曹寅的长女曹佳氏,嫁给平郡王纳尔苏(1690-1740)为妃,而不是嫁给皇帝为妃!纳尔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七世孙,也是皇族身份,于康熙四十年(1701年)袭爵平郡王。

五年后的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由康熙帝指婚,纳尔苏娶曹寅之女曹佳氏为嫡福晋(王妃)。雍正四年(1726年)七月,纳尔苏以“坐贪婪”的罪名被革退王爵,圈禁在家,不许出门。王爵由其长子福彭承袭。

书中的贾元春之所以尊贵,是因为她的“贵妃”身份,对于其原型曹佳氏来说也是如此。这样一来,曹佳氏的王妃经历就与贾元春的判词对应了起来——

元春在宫中待了多少年,元春进宫和家境有关吗(3)

曹佳氏因为当了王妃,才如石榴花盛开,处处光彩照人,正应了“榴花开处照宫闱”这句诗。此时的娘家人都以她为傲,姊妹们都以她为学习的榜样,即“三春争及初春景”!

在纳尔苏被革退王爵后,曹佳氏也就失去了王妃的身份,头上的光环不复再有,仿佛从梦幻中回归到了现实生活。在判词中,就是从“榴花开处照宫闱”的至高点,跌落到了“大梦归”的境地。这样的落差何其大也,所以贾元春归于“薄命司”女子的行列。

分析到这里,就可以回答“二十年来辨是非”这句话当中的问题了。“二十年来”就是从“榴花开处照宫闱”到“大梦归”之间的这段时间,也就是从曹佳氏当上王妃到失去王妃期间的时间。这期间是多少年呢?就是从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曹佳氏成为王妃,到雍正四年(1726年)失去王妃头衔这期间的时间,正好是二十年!

从得到王妃的头衔,再到失去这个头衔,原因绝不会是因为她的丈夫“坐贪婪”那么简单,那这二十年里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恐怕不是三言五语能够说明白的,毕竟雍正帝登基的过程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传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曹佳氏经常分析自己的得失是非,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所以写到书中就是“二十年来辨是非”。

我们从史料中可知,曹佳氏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七月生下了自己的第四个儿子,也是纳尔苏的第七个儿子。那曹佳氏死于哪一年,又是怎么死的呢?有个叫吴四丰的人,据《清高宗实录》中的记载推测,曹佳氏至迟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底仍在世。

按《清高宗实录》卷三三五中的记载,乾隆十四年二月丁酉,“礼部议奏:故多罗平郡王福彭遗表称,‘臣父平郡王讷尔苏以罪革爵,殁后蒙恩以王礼治丧赐谥。臣母曹氏,未复原封,孝贤皇后大事,不与哭临,臣心隐痛,恳恩赏复’,所请无例可援。得旨:如(福彭)所请行。”

这孝贤皇后是乾隆的原配皇后,死于1748年3月11日。从《清高宗实录》的记载来看,曹佳氏因讷尔苏革爵而未恢复封号,没有资格进宫参加孝贤皇后的葬礼。乾隆十四年二月丁酉(1749年4月5日清明节),礼部得乾隆格外开恩的谕旨,恢复了曹佳氏的“原封”。就是说,直到乾隆十四年清明节时,曹佳氏可能仍然在世。

由此可见,曹佳氏并非于康雍两朝交替之时死去,也不是在失去王妃头衔后迅即死去,而是至少活到了乾隆十四年!反观书中,贾元春的判词中,所谓的“大梦归”也不是死去的意思,只是失去了“梦幻般”的生活。

这就是贾元春判词的准确解读,也是“二十年来辨是非”和“大梦归”的真正寓意所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