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期间,家庭聚餐、走亲访友都少不了美食,可能一不小心就吃多了,这时候就要用到酸酸甜甜、消食降脂的山楂了。
山楂是我国的原产植物,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山楂自古便是有名的“果子药”,早在古代文献《尔雅》一书中即有记载,称为“朹梅”,作为药用也有 1500 多年了,最早载于南朝陶弘景《神农本草经集注》,从明代李时珍开始,才把它们统一起来,李时珍说:“赤瓜、棠梂、山楂,一物也。”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李时珍家的隔壁住着一户人家,晚年得子,十分宠爱,经常让他吃鱼吃肉,饭后又零食不断,终至饮食过度,伤及脾胃。小孩来看病的时候已是脘腹胀满如鼓、疼痛时作、遍身黄肿。一日,“偶往羊朹树下,取食之至饱,归而大吐痰水,其病遂愈。”小孩在羊朹树下休息,采摘羊朹果食用,其实羊朹果就是山楂,甜而带酸,不知不觉大吃至饱,起到了催吐消积的效果,大口吐痰,吐出秽物,其食积不化之症因此而愈。
焦三仙:
李时珍记载的是生山楂;用于消食的是炒山楂,山楂炒焦用,与焦麦芽、焦神曲一起,作为消积化滞的“最佳搭档”,即享有盛名的“焦三仙”。
在传统的中药处方上,经常看到焦三仙,不少朋友会把焦三仙当做是中药材的一种,其实它是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三种中药材的统称。
为什么加个焦字呢?炒焦技术是中药炮制法里的炒法,也是众多中药炮制中最早被使用的方法之一, 就是用中火将药材表面炒至呈焦褐色,内部呈黄褐色,喷洒清水,取出晒干,即可。
为什么要将药物炒焦?中医有“焦香醒脾”的理论,焦香的气味可以醒脾,炒出焦香气味的消食导滞药作用更强,而焦三仙就是里面的杰出代表。
#
药食同源山楂
#
人们食用山楂最常见的便是糖葫芦了,是很多人童年的回忆,据说宋光宗最宠爱的皇贵妃生了怪病,她突然变得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都不见效。眼见贵妃一日日病重起来,皇帝无奈,只好张榜招医。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他在为贵妃诊脉后说:“只要将‘棠球子’(即山楂)与红糖煎熬,每饭前吃5~10枚,半月后病准会好。”贵妃按此方服用后,果然如期病愈了。于是龙颜大悦,命如法炮制。后来,这酸脆香甜的山楂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