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苏联文学家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发表了《癌病房》一书,并凭借此书在197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癌病房》这本书也受到举世瞩目。
《癌病房》描写了一群癌症患者的不幸遭遇,审视现实,反思历史,剖析社会机体上的“毒瘤”,控诉了斯大林时期肃反运动和个人崇拜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在第十一章《桦树癌》中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段详细的描述:
片段一:“……于是他开始研究,于是他开始研究,”科斯托格洛托夫兴致勃勃地重复了一句,“结果发现这样一种情况:当地所有的农民,为了节省茶叶钱,都不煮茶喝,而是煮chaga,又名桦树蘑……”
片段二:“有一俄罗斯村庄多年来熬一种气味和色泽类似咖啡的茶,结果村庄里无一人得肠胃病及癌症。”
由此,桦树茸开始被世人所关注,也引起了美国、日本、韩国等国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近60年来,当地政府陆续批准注册了颗粒冲剂、茶剂、酊剂、注射剂等不同剂型的以桦褐孔菌为原料的医药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
公元12世纪曾有服用桦树茸治愈口唇肿瘤的俄文文献记载。在这之前,东斯拉夫人将桦树茸用于胃、肾、肺、皮肤、关节、妇科等疾病的治疗,还以代茶饮的方式治疗一般性疾病和精神原因引起的失眠。
俄文文献还记载了1858年Э. Фробен医生应用桦树茸汤剂治疗腮腺癌的案例及1862年圣彼得堡俄罗斯医生协会会议上俄罗斯西部大卢基市(ВеликиеЛуки)Л.Фухта医生撰写的有关应用桦树茸茶饮治疗未手术唇癌的文献报道。
苏联В.А. Комарова 植物研究所(П.К. Булатов 教授,М.П. Березина教授,Г.А. Якимов 教授,Е.Я. Мартынова.教授等)基于传统医学中桦树茸的应用状况,自1949年起开展有关桦树茸的综合研究。
1955年,苏联卫生部药物委员会允许桦树茸作为医疗保健品使用。
桦树茸的第一个可验证的提及,实际上是从16世纪开始,源于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