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9.【答案】B、C
【解析】1.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川藏铁路沿线经过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A错误。川藏铁路沿线地势差大,气温和干湿状况差异大,B正确。川藏铁路沿线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处,C错误。川藏铁路东部河流注入太平洋,D错误。故选B。
2. 由材料可知,“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林芝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水热条件较好,所以雪线较低,林线较高,由此可知适合雪豹活动的范围相对背风坡较小。故选C。
30~31.【答案】B、D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四地中乙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最小,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甲、丙、丁三地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均较大,但丙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可达到90°,说明丙位于回归线间;甲、丁两地最大正午太阳高度均小于66°34′,但甲更小,说明甲的纬度最高,丁次之,因此三者纬度由低至高分别为丙、丁、甲。第(2)题,甲、丙两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乙、丁两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由此可判断出甲、丙位于北半球,乙、丁位于南半球,再结合上题的结论,可知四地自北向南依次是甲、丙、乙、丁。
32~34.【答案】C、A、D
【解析】(1)图5中,PQ与经线夹角为20°,则知∠FOP=70°,即P点纬度为70°N。若想保证P点出现极昼,则必须保证极昼范围由P点逐渐扩大到北极圈或由北极圈逐渐缩小到P点,又因直射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因而可得C项正确。
(2)由题意可知,图中黄赤交角为20°,即回归线度数为20°,极圈度数变为70°,则地球上热带、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扩大,极夜、极昼范围变小;北半球冬半年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冬季均温升高,昼夜长短、四季差异变小,南半球夏季昼变短。
(3)由题意及晨昏线平分赤道可画如下示意图:
其中ABC为晨昏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若AB为晨线,则北极附近为极昼,OB为0时,E为6时。若AB为昏线,则北极附近为极夜,则OB为12时,E为18时,可知D项正确。
35~36.【答案】B、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是地球公转的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从甲自西向东到乙,地球距太阳越来越远,但并没有到远日点(7月初)。因此,第(1)题,地球从甲1月初开始到乙,太阳直射点一直北移,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第(2)题,当地球在甲近日点时,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故选C项。
37~38.【答案】A、B
【解析】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读图可以看出,距地面6米以下,风速最低的是图①,风速约为1.5千米/小时,故防风效果最好的是下层有灌木的针叶密林,A正确;②类地区风速约为3千米/小时,③类地区风速约为3千米/小时,④类地区风速约为6千米/小时。故BCD排除。选A。
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应选择的树种,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森林树种的分布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华北平原位于暖温带,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宜选择的防护林树种应是②图,下层有灌木的阔叶密林。①③④三幅图均是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故选B。
39~40.【答案】C、D
【解析】1. (1)根据图示的纬度和年降水量分布信息,并结合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可以判断①②③④曲线应依次表示南美、非洲、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
2.(2)南美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直逼赤道附近,主要是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41~42.【答案】A、D
【解析】1. 地球自转带来的现象有昼夜更替、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而日、月升落引起昼夜更替。
2. 地球自转的周期有恒星日和太阳日,恒星日是以天空中的某一恒星为参照点,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太阳日则以太阳为参照点,时间为24小时。
43~44.【答案】B、D
【解析】1.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旨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结合图示,依据水循环环节可知:①为降水;②形成地下水体和地表水体,为地表径流;③是水汽输送的上一环节,为蒸发;④属流域间循环,为跨流域调水。故选B。
2.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哪些做法不恰当。从图中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取水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水源地,输水过程中应减少损耗,节约用水、综合利用水资源等都是合理的做法。在排水过程中,仅仅防止当地污染是不恰当的,还要防止对其他地区造成污染。故选D。
45~46.【答案】B、B
【解析】(1)本题考查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森林土壤的植物残体是最多的,但森林地区植物高大茂密,根系发达,且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的速度快,生物循环旺盛,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再加上淋溶流失作用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少。AC错误;草地土壤的植物残体数量不及森林土壤,但是微生物分解速度缓慢,淋溶流失作用微弱,养分得以在土壤中保留下来,因此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荒漠土有机质含量很低,只有少数植物能在荒漠土上生长,B正确。故选B。
(2)本题考查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内蒙古自东向西天然植被演化规律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因其距海远近的不同,受到水分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7~48.【答案】A、C
【解析】(1)图中峡谷有河流流经,应是流水的侵蚀下切而形成。由山峰高程2 038米和处于温带可知,该地区河流补给主要靠大气降水。瀑布的落差与河流径流量关系较小。图中湖泊位于河流沿岸,不在山顶,不是火山口积水形成。
(2)本题主要考查旅游规划知识。景区服务设施集中分布于③处,该处应布局游客中心。②处为十字路口,来往车辆较多,适宜布局加油站。餐厅宜接近宿营地,但应与宿营地保持适当的距离,以减少对宿营地的噪声、大气和废水污染,④处适宜。治安巡防站与旅游风景不协调,应布局于景区中较偏僻的地方,以减少对风景的破坏。
49~50.【答案】C、B
【解析】(1)由图文信息可知,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东半球图,地球的自转方向呈顺时针,M应位于N的东北方向;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说明此时的季节是北半球冬季,南极地区正处于暖季并有极昼现象,应是南极考察的最佳时期;悉尼的气候类型是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是夏雨型的气候,此时应正值多雨的季节;该季节南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地球上越往南的地区昼越长,日出时间越早,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应晚于同一经线上的乙地。
(2)此时的季节是北半球冬季,地球应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又因为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可推知MN为晨线,MN与EP相交于N点,可推知EP是0时经线,此时地球上新的一天应是EP向东到澳大利亚以东的国际日界线,其余地区是地球上旧的一天,可以判断此时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此时,穿过非洲的东经10°各地有些地区应处于白天,有些地区则处于黑夜;全球范围来说昼夜的范围永远是大小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