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一直是互联网广告一直被诟病的地方,不知人工智能普及后是否可以改善这个问题;
另外一种情况是,消费场景和内容获取场景是不一致的。
比如我在用头条看新闻,突然弹出了一条装修类的广告。虽然头条的机器能够挖掘到我有装修相关的需求点,或是纯粹的资讯关注,或是我未来一段时间有装修需求,但是当下是没有的。
但广告主会因为我的这次点击而付费,或者即便收集到了一些线索数据,但由于我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而导致转化率偏低。
所以从转化率上来看,还是SEM类广告以及电商平台站内广告会更加精准,因为这些平台更符合当下用户的购物场景。
但我们做营销的人也知道,我们不能指望一次性的广告投放就能收割到大批量优质的客户,广告投放里始终有两个点是绕不过的,一个是临界点,还有一个是边际效应
要想让更多的用户加入到品牌的购买环节中,必须要有持续的广告投放才能让广告触达用户的临界点,那么广告的记忆度就会显得很重要。谁的广告让消费者记忆度越高,那么消费者达到购买临界点的速度越快,意味着品牌方可以投入更少的费用去收割用户。
广告的记忆度除了广告创意本身以外,还和广告平台有极大的关系,相关的数据研究机构表明,新闻和社交平台给用户的广告记忆度是比较接近的,其次是视频和搜索。
因为用户在互联网上,平台能够获取到用户的信息维度更加丰富,所以投放的广告可以更加的贴近用户。人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记忆度会更高,这是人的神经元素所决定的。
所以社交平台的广告记忆度会要高于其他平台。
还有另外一个维度是由于产品的特性所决定的。有一组数据表明,用户最喜欢的就是微博广告,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微博的广告可以像微博内容那样去写,能写的不像广告,用户会觉得亲近感更强,并且微博广告可以开放式的评论,可以看到其他人对该广告的数据以及文字图片看法。
因此对于大多数的品牌商来说,微博依旧是一条不容忽视的营销推广渠道,由于其独特的产品形态使得其品牌价值很高。
当然社交媒体广告还有一条其他信息流平台不具备的优势,就是当用户对自己喜爱的广告进行点赞或者转发的时候,可以以0成本的形式扩散给自己的用户,从而使得具有创意的广告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广告曝光。
这比类似百度竞价,今日头条等单纯的看账户质量拉低投放价格来说,会显得更加实惠。
但是在对广告的接受度上面,新闻类平台会是最高的,而视频类的接受度是最低的。从用户行为心理学就可以容易得出结论:当用户的精力越是聚焦的时候,就越不希望有外界的信息来做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