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讲了想明确一个概念,要知道概念与语词的关系以及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是前提,而概念的分类,则是概念产生的起点,也是直言判断和直言推理的基础,至于什么直言判断和直言推理,咱们往后讲,今天主要来讲讲分类有哪些呢?
第一类单独:
——反映某一单个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独一无二的事物。
比如,长江、黄河、北京、清华大学等等,这个概念表示的只有这个事物,也就是英语常说的专有名词,这就是一个单独概念。
普遍:
——反映某一类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可以包含许多的事物。
比如,小说、心理学,学科等等,这个普遍概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它指的是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对象,这个也是最重要,最应该学习的概念种类,它充斥着我们所在的整个世界,也是应用最广的。
这类概念的内涵适用于每一个分子。
什么是分子?
就是语境下特指的每一个对象。
比如我是中国人,在这里, “中国人”就是一个普遍概念。
那针对第一类分类,能帮助我们什么?或者说,有什么作用?
辨别作用:对这一类事物进行识别,分清概念内涵和其类别。
工具作用:用一个工具解决一类问题
例如,利用前提假设,就能解决生活中很多问题。
判断依据:对同类事情做出同样的判断
例如,知道了沉没成本,就会懂得及时止损
第二类集合:
——一定数量同类事物的个体,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反映这种由同类个体事物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概念(系统)
比如,森林、群岛、水果等等。
非集合:
——一定数量同类事物的个体,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不以这种同类个体事物构成的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个体)
比如树木、岛屿、苹果等等。
在很多时候,人们常常把第二类的分类混淆,并且和普遍概念凑在一起,认为其概念相似。
第二类分类是不可切分的,集合容易理解,是指代一个不可取代的整体,但是非集合可能有点懵,咱们这么理解,非集合概念不仅反映一类对象,也反映该类对象的每一个分子,而普遍概念可以切分。
有些语词,既可以表达集合概念,也可以表达普遍概念,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两者却微有差别,其关系,是要根据语境来确认。
虽然两个都是概念的分类,但是确是不同标准下的筛选,看一个概念究属于哪一类,要在一定的思维过程中,看具体的语境和其语词。
举个例子: “山脉”单独看,既可能是集合概念,也可能是普遍概念,而相对“山”而言, “山脉”就是集合概念,相对“昆仑山脉”而言, “山脉”就是普遍概念。
具体要怎么区分呢?
就要看这个概念能不能切分,集合概念是不能切分,而普遍可以切分,切分出来之后是一个分子,是指一类事物中的某一对象。
说到底,要细细研究这个几个的区别,并没有什么意义,重要的是理解其分类的标准,并能认清概念的种类,这就可以,因为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里,会有不同的语境,也会有不同的概念。
第三类正概念:
——概念所指代的对象具有哪些特性
比如,恐惧、聪明、喜欢等等,表示具有某种特性的概念。
负概念:
——概念所指代的对象不具有哪些特性
比如,无言、无题、不高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