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 八、九条罪是指责项羽的叛逆之举。项羽在分封诸侯之时,对原来的王侯多有改封,同时分封了许多非贵族出身的人为王,在刘邦看来这是叛逆之举。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将原来的君主怀王驱逐出彭城,后来还*害了他,则更是篡逆之举。项羽的分封之举是否有误?这一点下文再详细论述,单看他对怀王的态度与举措,我们可知项羽对待怀王的确非常的不地道。怀王再怎么说也是他的旧主,虽然此时的怀王已无大权,但项羽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手段对待他,可结果是项羽不但驱逐了怀王,最后还派人将其*害,徒留一个*主的恶名。从一定意义上来看,这的确是项羽的罪。然而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来看,怀王是项羽登顶霸王之路上的最大障碍,怀王被尊为"义帝",在名义上是要比"西楚霸王"高的,"义帝"是否会成为日后"霸王"的绊脚石?在项羽看来这都是未知数,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上去看项羽除掉怀王之举,似乎也能够理解项羽的初衷。但不管怎么说,项羽确有背主之名,日后的事实也证明他*害义帝之举,是百害而无一利。
而最后一条罪则是对前十条罪的总结,然后得出一个终极结论,项羽是一个大逆不道,为天下所不容之人,所以讨伐他是合情合理之举,从而将汉对楚的战争合法化。
纵观这十条罪状,除了对项羽暴行的指控成立之外,其他的罪状其实都有可以商讨的地步。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项羽为人暴虐,致使其失去天下的大部分民心,可以说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了。
分封之误?项羽一生中做的最大的几件事,第一是指挥了巨鹿之战,击败了秦国的主力部队,第二就是主持分封,构建了秦亡之后的一种新的天下秩序。
项羽的分封发生在汉元年的正月,《史记·高祖本纪》载:
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三分关中,立秦三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董翳为翟王,都高奴。楚将瑕丘申阳为河南王,都洛阳。赵将司马卬为殷王,都朝歌。赵王歇徙王代。赵相张耳为常山王,都襄国。当阳君黥布为九江王,都六。怀王柱国共敖为临江王,都江陵。番君吴芮为衡山王,都邾。燕将臧荼为燕王,都蓟。故燕王韩广徙王辽东。广不听,臧荼攻*之无终。封成安君陈馀河间三县,居南皮。封梅鋗十万户。
再加上原来的韩王与改封齐王田市为胶东王,立齐将田都为齐王,立齐将田安为济北王,项羽一共分封了十八路诸侯。
对于项羽的这次分封,就有不少人认为这是项羽的重大失误,是导致其最终失败的根源之一,就连刘邦也拿项羽的这次分封做为攻击项羽的武器之一,指责他驱逐故主,封臣下为王,滋生叛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我们来看当时人对项羽分封的态度,他们是否认可项羽主持的大分封?据《史记·项羽本纪》载:
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後以伐秦。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於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诸将皆曰:'善。
从这段记载来看,当时的各路诸侯对项羽主持分封是支持的,而他们之所以支持项羽,原因就在于他们在反秦战争中都立有不可磨灭的军功。
秦末乱世中,曾经被秦所灭的六国相继复国,天下再一次恢复到"战国七雄"的格局。而在乱世斗争当中,各诸侯国新兴崛起了一大批军功卓著的将相,例如赵国的陈余、张耳,楚国的项羽等等,他们在残酷的军事斗争中逐步掌握了大权,原本以贵族为首的"战国七雄"格局被新兴崛起的军功将相阶层所取代,他们渴望获得更高的政治与经济地位,项羽主持的分封也就由此展开。
其次我们来看主持分封的原则。项羽分封的原则有二,一是参加了反秦斗争,二是随同其进入关中,其所立的将相诸侯皆符合这一原则。而项羽实行分封的办法是将原来七国的领土再行分割,例如秦国被分割为汉、塞、翟、雍四国,赵国被分割为常山与代二国,韩国被分为韩与河南二国,齐国被分为胶东、齐、济北三国等等。
可以说,项羽的分封是完全秉持着以军功大小的原则所进行的,他分封的结果也获得了大多数将相诸侯的支持,唯有对刘邦与陈余的分封,则有些不公。刘邦有首灭秦国之功,无论如何也不该只得到巴、蜀、汉中三个偏僻郡县的待遇。陈余与张耳一同起事,功劳亦很大,只是因为后来赌气未跟随项羽入关,结果未获得分封,只获封三个县。除此之外,项羽的分封从总体上来说是较为公平公允的,符合当时大多数人的需求,也绝不像刘邦所言是滋生叛逆之举。
那么,项羽主持的公平公允的分封为何仅仅维持了几个月就再次爆发战争,而这场引爆的战火为何又会最终葬送了项羽的霸业呢?这就需要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项羽的分封了。
失败之因从原则与标准上来看,项羽的分封基本无误,然而从战略的角度来看,项羽的分封则很有问题。首先,项羽放弃以关中为根基是一个重大失误。
其实在项羽入关之后,就有人向项羽建言定都关中以制霸天下,但被项羽拒绝。他拒绝的理由是想衣锦还乡,而且由于项羽本人对秦的厌恶,先前他又有坑*秦军降卒,在关中大肆破坏之举,早已失去关中百姓的民心,所以项羽并不打算在关中定都。然而这十足是一个愚蠢的决定。
秦国为战国七雄之首,后来更是以一国之力吞灭六国统一天下,其实力是不可小觑的。关中沃野千里,经济富庶,同时有具有地形之便,有四塞为固,进可攻退可守,在当时可谓极佳的战略要地。所以当楚怀王抛出"先入关者王之"的怀王之约时,刘邦奋不顾身拼命要第一个进入关中,为的就是占有这块战略要地。灭项之后,刘邦本意定都洛阳,但在娄敬与张良的合力劝说下,毅然西都关中,从而开创西汉二百余年的统治,这都在说明关中一地是何等的重要。项羽对此没有经过认真的考虑就轻而易举的放弃了这个唾手可得的战略优势,不可谓不可惜。
其次,定都彭城,战略上处于被动。项羽自封西楚霸王,王梁楚九郡之地,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为众诸侯中实力最强的。但彭城是一个无险可守之地,其交通甚为便利,极易受到军事围攻。刘邦曾趁着项羽攻打齐国之时率领诸侯联军轻而易举攻入过彭城,而后项羽率领三万起兵也是轻而易举就成功偷袭了彭城可为证明,项羽定都彭城,无疑给自己的统治增添了麻烦,如果自己的大本营都如此容易丢失的话,那霸业又谈何稳固呢?